DC娱乐网

新中国最强开创者难得一见的合影!这五位开创者都功成不居,谦卑有礼!你能全部读出他

新中国最强开创者难得一见的合影!这五位开创者都功成不居,谦卑有礼!你能全部读出他们的名字吗? 线头要从更早拎起,1933年11月,在江西瑞金,前身叫中国工农红军大学。 1936年6月复校,校址到瓦窑堡,学名改成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不久迁到延安,又定名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大家口口相传,干脆唤作抗大。名字像一层层淬火,越叫越紧。 1937年1月21日,延安墙上贴出一张招告,字不多,规矩明白:学期六个月,十八到二十八岁,考试四门,政治、作文、口试、体格。 纸面清爽,道路不清爽。 去延安,要躲飞机、穿沟壑,炸弹像拿人做耐心考试。美国记者斯诺走过,摇头又点头,说天下难再找第二家在炮火下照常上课的“学府”。 年轻人心里有算盘,骨头断了能接,皮肉破了能长,只要还有一口气,脚下就不停。 同一天开学,第二期把四个大队排开。 学员一千三百六十二人,再加甘肃庆阳步校一千四百余人,凑起来两千七百余。 队伍成色很杂,硬得很,一、二队坐着团、师、军里的骨干。 西安事变之后,原东北军和西北军里的一些爱国军人也提包入校,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张学铭,杨虎城的儿子杨拯民,都在名册里。 三至八队装的是连、营干部,共七百五十三人。 九至十四队收青年学生六百零九人,编成四大队,根子多出在北平、天津的“一二·九”学生队伍。另列一个女生区队五十九人,贺子珍、康克清在里头。 开学那天,毛主席到了场,说了句大家一听就记牢的话:抗大是一块磨刀石,要把小资产阶级那点感情冲动、粗暴浮躁、没耐心的刺儿一点点磨光,让人变成一把雪亮的利刃,用在革新社会、打倒侵略者上。 随后把教育委员会立起来,主席由毛主席亲自担;政治部、训练部跟进。 办学的路标挂得很直:政治方向要坚定正确,工作作风要艰苦朴素,战略战术要灵活机动。 校风四个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写在黑板,唱进校歌,也落进日常。课程表上,列宁主义概论、政治经济学、哲学、中国革命史压轴,游击战术、军事操练天天操。 教员有火线里抽来的罗瑞卿、张际春、滕代远、李井泉、彭绍辉、许光达、莫文骅、李志民,也有讲台上擅长“剥豆子式”讲解的艾思奇、何思敬、任白戈。 教职员和学员一律八路军服,黄铜领章在阳光下有股子倔光。 教职员证章的外形做成中国版图,东北一角十八条斜线,提醒九一八之后的伤口;中间两支枪相交,一颗五角星托着党徽,校名框成一个锐利箭头,直指东三省。 还有一种铜质珐琅的倒三角证章,星光大,底色或黄或蓝,下部镌着“教职员证章”。这些细碎的金属片,把方向与志气别在胸前。 烽火把节奏拉紧。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期,中共中央开了扩大会议,强调敌后游击战的分量,定下把抗大分散到各抗日根据地,在华北、华中开分校。 学员唱着《毕业上前线》,抹一把汗就走,身后是延安的黄土,前头是战区的尘土。 敌后没有课堂的四面墙,就把课堂搬上麦场、河畔、树荫;冬天钻进猪圈、牛圈,冻得手伸不开,也要把字写在膝盖上。没有钢笔,就把子弹壳和罐头铁皮磨尖,纸张省着用,抓紧白天练,捞着夜里记。校歌里“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的话,并不挂在嘴边,直接落在动作上。 1940年11月,总校从延安转到河北邢台浆水镇一带。 陈列馆的说法直白:国民党的大学往大后方退,共产党的大学向前线走,就地培养干部,哪里需要火,哪里点火,一个干部就是一个火种。1941年6月1日,五周年纪念大会在敌后办了整整七天。 第一天阅兵,脚步声在土路上连成一条线。白天是球类、田径、全副武装竞走,晚上文工团轮番上台,话剧、平京戏、歌舞、合唱,场场不重样。 到场的单位牌子不小,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一二九师、一二零师,还有各分校挑出的好把式。那是一场士气的集火,也是一次给敌后老百姓看的公开课。 更早一些的国际目光也落过来。1938年7月,世界学联代表团从法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来了四位,参观之后提出愿当“名誉学员”,延安的槐叶把影子投到了海那边。 校史里有两组数字,得并排放好。 到1945年,抗大共办八期,分校发展到十二所,培养二十多万军政干部;以1936年6月至1945年8月作区间,又是十四所分校、十多万人的统计。 口径不一,走势一致,说明那句俗话——越抗越大,并不是夸口。毕业证章也能作证。 第一到第五期的章,铜质,直径约三厘米,中央红色五角星,四角刻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底部落着期数和“毕业证章”字样;第六到第八期形制另起,样式不同,精神不变。小小圆章在许多胸前一亮,就有了可数的去向。 新中国成立后,账本继续往后翻。 1955年授衔名册里,七名元帅、八名大将、二十六名上将、四十七名中将、一百二十九名少将,都与抗大有工作或学习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