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新四军情报员周迪道被捕后,很快选择投降,不久,他给上级写了一封信:“日军争取我投降,我无法逃脱,不如将计就计!” 这封信在浙东抗日根据地领导层引发了热议,谁都清楚“投降”二字背后的风险。彼时根据地正苦于日伪情报闭塞,周迪道的提议虽大胆,却精准戳中了对敌工作的痛点。经谭启龙、何克希等领导研究,这个看似冒险的计划被批准执行,敌工委副书记丁公量立刻通过秘线与他建立联系。 没人知道周迪道当时承受着怎样的压力。他被关押的宁波宪兵队大楼,底层是牢房,中层是摆满刑具的刑房,狼狗的狂吠和拷打声日夜不绝。即便受叛徒对质,他也只承认职务未泄机密,这种“不硬不软”的态度,反倒让日军动了“放长线钓大鱼”的心思。 假释后的周迪道彻底换了副模样,公开以宪兵队1号“密探”朱人达的身份活动,甚至发表“亲日”言论。这份伪装骗住了敌人,却让不明真相的同胞戳他的脊梁骨。他把委屈咽进肚子,转头就开始联络狱中战友,将《新浙东报》的周斯明、交通站负责人莫奇等人拉进计划。 为救莫奇,他想出“娶小老婆”的主意,还在报纸登启事、摆宴席,把日本宪兵头目都请来捧场。呼童街101号的“新房”成了秘密联络点,各色敌人来来往往,情报却通过这里源源不断送向根据地。这个后来被代号“400”的小组,就此在敌人心脏扎下根。 他们的斗争充满智慧,从不蛮干。得知日军要去黄古林抢粮,情报立刻送出,让军民提前坚壁清野。给敌人送情报时专打时间差,比如通报何克希的行踪,等报纸登出消息再“上报”,彻底稳住了敌人的信任。 经费短缺时,他们就对汉奸商人“敲竹杠”。宁波“久大商店”老板仗势欺人,周迪道带人一吓唬,对方就交出100万伪币。这笔钱后来全换成银元、药品,悄悄送进了缺衣少食的根据地。 1945年抗战胜利,周迪道没急着归队。他对着日本宪兵司令哭诉“办事艰难”,竟骗来两部电台和一批轻重武器,还策反了百余名伪军。当他带着这些“战利品”回到四明山时,所有人都明白了他“投降”背后的深意。 这位代号401的情报员,用最“屈辱”的方式打了场漂亮的暗战。后来动荡岁月里,有人污蔑他叛变,幸好老战友们挺身而出作证,才还了他清白。 真正的英雄从不需要张扬,他们藏在黑暗里,把名誉甚至生命都押给信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