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国宏观经济温和复苏,消费对“质价比”的追求持续深化,受此影响中国酒店市场增长更趋理性和稳健,并呈现出结构性转变。
近日,仲量联行正式发布《2025/2026中国酒店运营商信心指数调研》(以下简称“调研”),通过对832份反馈样本的研究,深入洞察2025年-2026年酒店市场的主要表现、挑战与应对以及可持续发展空间,旨为区域内的投资者、业主和酒店运营商提供决策参考,推动酒店行业从“流量复苏”迈向“质量增长”。
仲量联行酒店及旅游地产事业部董事总经理周涛表示:“调研显示中国酒店市场情绪仍以审慎为主基调,但已显现出信心企稳的迹象。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环境,酒店行业宜积极应对,围绕增长动能、业务多元和资源优化等核心策略,科学规划酒店预算,探索可持续发展中经济与环境的双向价值,以韧性应对不确定性,在逆风中重构价值。”
中国酒店市场预期审慎,各类酒店信心指数分化
调研显示,2025年-2026年中国酒店业受访者的“全年总收入预期”在经历疲软后略有回升,但谨慎情绪仍占主导。鉴于此,45%的受访者预计2026年酒店GOP(经营毛利)仍将承压,这一比例相较2025年的59%预期已有所收窄,反映出中国市场情绪虽偏审慎,但信心正逐步企稳。
不同定位的酒店的信心指数呈现分化。除奢华酒店半数受访者对收入端持积极预期外,其他各等级酒店对2026年总收入大多持谨慎态度;生活方式类酒店的收入与GOP预期相较传统型品牌更为乐观;度假型酒店相较城市型酒店,也有更高的积极性与信心。
餐饮方面,46%的中国市场受访者预计2026年酒店的餐饮表现不及2025年,这主要受到外部因素和消费者行为转变的影响。但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也持续驱动餐饮从单一功能转向复合型体验空间,部分场所融入现场演出、IP联名、主题展览与快闪活动,此类“餐饮”模式正在重塑酒店餐饮业务格局。
可持续发展方面,2025年中国仅有8%的受访酒店获得外部可持续认证,低于亚太区30%的平均水平,这主要源于“资金投入不足、投资回报周期不明确、收益难量化”等因素。驱动酒店投入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因则是通过节能降耗、资源优化等举措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现金流表现。
调研指出,2026年中国酒店市场的挑战主要来源“大量新酒店入市引发竞争加剧;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持续存在;企业差旅频次与预算收缩未有效缓解”等因素。但国内的免签政策和系列推广,也有望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提振酒店入住率。
酒店业积极应对多重挑战,聚焦三大经营策略、六项预算重点
尽管中国酒店业受访者的市场预期趋于谨慎,但从业者并不被动,多数受访者选择积极应变,计划在2026年采取三大经营策略,即聚焦核心增长动能;强化动态定价模式、业务多样化;业务成本资源优化配置。2026年资本支出重点则在于“运营系统、品牌标准和机电工程”,通过成本管控提升效率,促进资产保值。
调研指出,2026年酒店业预算季可关注六项重点,即紧跟宏观趋势与刺激政策,推动目标客群与产品的多元发展;深入分析运营成本,重点关注人力与能耗相关支出;密切关注餐饮部门的盈利能力,审视餐饮运营模式与定价策略;资本支出聚焦营造客户体验差异化;划拨预算用于培训AI应用、可持续发展及提升宾客参与感的技巧能力,助力团队稳定与服务升级;分析会议与活动的运营部署及筹划能力,提升整体盈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