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中美谁能掌握下一代科技话语权?人工智能是前沿阵地,但真正决胜的终极战场是能源!

中美谁能掌握下一代科技话语权?人工智能是前沿阵地,但真正决胜的终极战场是能源!   哪怕是全球科技领头羊美国,如今却被缺电束缚住了手脚。由于数据中心用电需求激增导致供应不足,美国电网PJM的电价飙升20%以上,其中宾夕法尼亚州电价上涨达到29%。   美国电网这下是真的扛不住了,PJM作为覆盖13个州、承载全美近40%数据中心用电的核心电网,已经直白警告新建项目面临无电可用的困境,部分时段供电缺口甚至达到峰值负荷的5%以上。   这背后全是AI算力竞赛闹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简直是“吞电巨兽”,ChatGPT一天要消耗50多万度电,这数字相当于1.7万个美国家庭一天的用电量总和,而一次简单问答的耗电量就是传统谷歌搜索的10倍。   更棘手的是增长速度,国际能源署测算,美国数据中心用电增量将占全美总用电需求增长的近50%,到2030年,这些数据中心的用电量会超过铝、钢、水泥等所有高耗能产业的总和,彭博新能源财经更是预测到2035年其占比将从2024年的3.5%飙升至8.6%。   马斯克早就看穿了问题,去年就预警2025年电力会跟不上芯片需求,如今更是直言需要夜间发电给电池储能白天供AI用,可这意味着美国年发电量得翻倍,现实中连新增发电容量都凑不齐,PJM的容量拍卖结算总额都创下161亿美元的纪录,还是填不上缺口。   美国的能源结构更是雪上加霜,虽然嘴上喊着能源转型,但数据中心仍高度依赖传统电力,而电网基建早就老化严重,升级速度远赶不上用电需求增长。   2024年美国总用电量达到4273太瓦时,人均用电量更是高得惊人,光是住宅里的空调和各类电器就占了总消费的38%,再叠加数据中心和电动车的新增需求,全年用电增长3%创下第五高水平。   科技大佬们的焦虑点早就变了,山姆·奥特曼都承认,未来AI的瓶颈不是技术而是能源,毕竟大语言模型单次训练成本里60%都是电费,动辄上百万美元的开销里,大半都给电力公司做了贡献。   反观中方这边,能源布局早就提前进行了。近十年来,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占到了全球总量的六成,目前风光总装机量几乎占据了全球的一半,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更是提升到60%左右。   2024年全球新增的585吉瓦可再生能源装机里,亚洲占了72%,而中国又是其中的主力,光太阳能就新增451.9吉瓦,增长幅度达到32.2%。   更关键的是产业优势,作为出口“新三样”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85%、79.8%和70.4%,光伏领域里高纯晶硅、硅片等核心环节的产能占比已经超过95%,电池和组件的全球份额也分别突破90%和85%。   这种全产业链优势直接拉低了能源成本,光伏发电成本十年降了90%以上,现在每千瓦时只要1到2毛,成为最经济的发电方式,而且电站建成半年就能收回制造过程消耗的电力,生命周期能回报50到100倍的电力。   中国的数据中心用电占全球25%,虽规模不小但完全扛得住。得益于“西电东送”等特高压网络,西部的风电、光伏能稳定输送到东部数据中心密集区,不存在美国那种区域电力枯竭的问题。   新能源产业链的成熟还形成了良性循环,锂电池产能的扩张让储能成本持续下降,配合风光发电的间歇性问题,为数据中心提供了稳定的电力支撑。   不像美国还在纠结储能技术的落地难题,中国已经靠着规模效应和技术突破,把能源供给的主动权牢牢抓在手里。   科技话语权的争夺本质是耐力赛,AI算法再先进,没有持续稳定的低价能源支撑就是空中楼阁。   美国现在陷入了用电需求暴涨与能源供给不足的死循环,电网升级滞后、新能源产业链薄弱,光靠涨价和拍卖容量根本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中国则靠着可再生能源的规模优势和全产业链掌控力,搭建起了支撑科技发展的能源底座,这种硬实力的差距,正在悄悄改写下一代科技竞争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