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展敬老活动。李丽摄
本报讯(特约记者李丽)上午11时30分左右,麒麟区茨营镇茨营社区的“和美下贾幸福餐桌”已是饭菜飘香,村里的老年人陆续落座等候开餐,工作人员手脚麻利地将价格实惠、热气腾腾且荤素搭配的健康餐食端上桌。老年人一边细细品尝可口饭菜,一边与同桌伙伴唠着家常,幸福的笑容在脸上绽开,暖意融融。
这温馨场景的背后,是麒麟区破解农村居家养老“吃饭难”的精准施策。茨营社区下贾家营居民小组60岁以上老年人共170人,其中80岁至95岁老年人占比达70%,且独居、空巢老人居多,做饭、吃饭难问题突出。对此,茨营镇构建起镇、村、组三级党组织协同发力的“三级动力轴”,以老年助餐服务为突破口,创新探索“上级拨一点、子女掏一点、集体补一点、慈善捐一点、志愿做一点”的资金筹集模式,投入8万元将380平方米的小组活动室改造为“幸福食堂”,免费为8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暖心举措赢得群众广泛点赞。
近年来,麒麟区始终将养老服务纳入民生重点工作,通过推进老年幸福食堂建设、构建“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等专项行动,把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居家养老服务提升列入民生实事清单,织密织牢养老服务保障网。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养老机构23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4个、老年幸福食堂63个,养老床位达2759张;14个镇(街道)实现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95.2%,农村地区覆盖率达96%,基本实现养老服务“就近可及、触手可享”。
在服务模式创新上,麒麟区打出特色组合拳,推出“居家式+互助式”“日照式+嵌入式”“市场化+兜底化”3种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持续优化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供给:南宁街道南宁社区、寥廓街道龙潭社区的老年助餐服务,让社区成为老年人的“幸福驿站”;潇湘街道金麟社区、太和街道鑫源社区引入社会力量,市场化养老服务加快发展,丰富服务选择;茨营镇下贾家营居民小组、东山镇石头寨村的幸福食堂,则为农村居家养老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优质范本。
运营机制突破同样走在前列。麒麟区在公办公营、公办民营、民办民营等领域积极探索,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养老服务业注入新活力。
麒麟区扎实推进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累计建成家庭养老床位205张,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对象397人,服务总次数达22322次。完成124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切实改善老年人居住生活环境。一系列举措持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品质化需求,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幸福图景在麒麟区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