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要研究“一次性个人信用救济”了。 就这几个字,不知道能让多少在深夜里辗转反侧的人,看到一丝光。 真的,太多人了。可能就是年轻时不懂事,在各种花呗、白条的诱惑下踩了坑;也可能就是一次创业失败,一次家庭变故,一下子就被债务压垮了。 然后呢? 然后就是征信报告上一个冰冷的污点,像个烙印,把你死死钉在原地。 车贷房贷别想了,想做点小生意,贷款的门都摸不着。整个人就被“社会性死亡”了,除了打零工,还能干嘛?想翻身?拿什么翻? 现在提的这个“救济”,我觉得,比简单粗暴地把征信洗白,要有水平得多。 尤其是配套的那个“个人破产”思路。 看清楚,这不是让你当老赖,不是让你欠钱不还。恰恰相反,是给你一个“有限制”的新生。你可以不能坐飞机、不能住星级酒店、不能有高消费,但你最起码可以正常地去找工作,去开个小公司,让你有“造血”的能力。 堵死一个人的路,让他一辈子翻不了身,对社会有什么好处? 给他一条能走的路,让他用自己的双手去挣钱,去慢慢弥补过错,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 这哪是救济信用啊。 这分明是在救济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救济一个个被债务困住的家庭。 有时候,给一次机会,比给一万块钱,有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