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芒格的七条人生智慧,会让你不再“瞎忙” 之一:经常阅读 芒格是出了名的爱读书,巴菲特称他是“长着腿的两脚书柜”。 芒格曾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是每天阅读的。书籍,就像一日三餐,你很难说出它具体的效用。但读着读着,知识就悄悄转化成了养分,丰富了头脑,拓宽了眼界。 芒格还说:人,只有在知识的指引下,才能预感到风口,识别出机会。无论什么时候,用知识赚钱,是每个普通人都能走通的捷径。 之二:拒绝从众 芒格曾说:害了你不能致富的不是市场,是社会上愚蠢的从众习气。放弃独立思考,缺乏审慎判断,追着别人的脚步跑,最终都会陷入死胡同。而在激烈的竞争下,人只有集中全部资源,才有可能赢。 芒格说:如果你因为特立独行而不受欢迎,那就随他们去吧。屏蔽外界的干扰,坚持正确的判断,用持续的勇气和耐心,才能换来财富。 之三:逆向思维 芒格曾经“奇遇”一农人对他说:“如果我知道自己死在哪里就好了,那样我就永远不去那个地方。” 芒格一想,是啊:原来,人生很多难题,只要反过来想,就能找到答案---这就是芒格的“逆向思维”。 现实生活中:酗酒、吸毒、百病缠身,灰心丧气……这些都会让人痛苦不堪!但如果反过来,远离恶习,坚持运动,调整情绪,你就会幸福了。 真正的高手,都懂得反其道行之,失败了,就不再去重犯;人生苦短,失败过的事,永远不要再去重复。 之四:量力而行 芒格从生活与经商经验中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只有专注于能力范围之内,才能成为行家--这就是芒格提出的“能力圈”的概念。 芒格说:一个真有本事的人,只在自己的能力圈中做事。绝不可以把简单事情搞复杂,要始终记得自己能做的是什么事,要时时看得清自己的边界,才不至于老是去做没把握的事。芒格的“能力圈”概念与古代中国人讲的“看山砍柴、看菜吃饭或者凡事留有余地”是一个道理。 之五:有目标感 芒格曾感慨:每个人,都必须想清楚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目标清晰了,人便可以不受干扰,扎实地朝理想挺进。 目标,是人生前行的灯塔。只有点亮灯塔,我们才能看清前路,不至于迷失在生活的丛林中。不瞎忙乱忙,我们才能用努力换回自己想要的东西。 之六:少想多做 芒格并非生来就是投资界的“幸运儿”。他5岁时家族企业破产,6岁就要去杂货铺打工。17岁时,珍珠港事件爆发,他中断学业,应征入伍。29岁时,为了给白血病的儿子治病,又倾家荡产。直到35岁,他才与巴菲特相遇,开启了自己的金融“大鳄”的事业。 有人问芒格:39岁前,他是怎么熬过来的? 芒格回答说:少想多做。人一定要往简单处想,往认真处做。碰上麻烦,想再多都无济于事,倒不如顾好眼下,用工作治愈自己,再静待转机降临。 芒格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工作上遇到一点难题,就寝食难安,既怕搞砸了被人耻笑,又怕做好了遭人嫉妒;碰上事业瓶颈,或是偶遇失业,就一蹶不振,每天揣测外界的看法,活得战战兢兢。这种人生态度,不是你的身体乏累,而是你被自己的内耗压垮了。当我们遇到问题,不要去“想”出路,要用多做“事”去探路,人才有路可走。 之七:终身学习 芒格曾说:未来属于终身学习者。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只有不断充电的人,才能抓住机会,实现跃迁。 芒格的上述七条人生智慧告诉我们:智慧的增长,经验的积累,能力的提升,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唯有时刻终身学习,才能用更好的自己,接住命运随时抛来的橄榄枝:耐心,那怕可能要等上三、五、八年甚至二、三十年,也要耐得寂寞,这才是人生的最大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