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出名了,不仅银行知道,全网都知道了! 内蒙古一银行员工,竟然利用节假日,进山捡垃圾10年,捡了10万余个饮料瓶,1.1万余根烧烤签,至今已进山371次,捡了2万多斤垃圾,被当地人称为“大青山清道夫!” 内蒙古大青山的清晨,刚下过小雨,山路还沾着泥。 高伟是一名普通的银行员工,扛着半人高的编织袋,蹲在石缝前,用夹子夹出里面卡了很久的烧烤签 ,这是他十年来第 371 次进山 “捡垃圾”。 没人想到,这个穿西装打领带办公的人,一到周末就换上山鞋、戴着手套,成了大青山的 “清道夫”。 最初家里人特别不理解:“放着好好的周末不休息,去山里捡破烂,图啥?” 同事也劝他:“又累又没好处,别折腾了。” 高伟没反驳,只是每次路过大青山,看见山路旁、草丛里散落的饮料瓶、塑料袋,心里就堵得慌。 “明明山这么好看,扔满垃圾多可惜。” 从第一次试着捡了一袋垃圾开始,他就没停下 ,节假日必去,平时下班早了也往山里跑,哪儿垃圾多就往哪儿去,路线没固定的,只认 “脏地方”。 后来,妻子看他一个人扛重袋太累,也主动加入,两人分工明确:妻子捡零散的小垃圾、塑料碎片,高伟负责扛装满瓶子的重袋子,有时候一趟下来,两人的衣服能拧出汗。 十年下来,数据越积越惊人:捡回的饮料瓶有 103982 个,烧烤签 1.1 万多根,算上其他废弃物,总重量超过 2 万斤。 这些废品卖了 8000 多元,高伟一分没留,全捐给了附近山区的留守儿童小学,“孩子上学需要钱,这点钱不多,但也是份心意。” 他说得很平淡。 以前劝他的同事,周末会主动问 “要不要一起去”;邻居大爷也拎着小袋子加入,帮着捡路边的垃圾。 原本只有他一个人的 “清洁行动”,渐渐成了一支常态化的小队,大青山的路,也肉眼可见地变干净了。 游客再走山路,不用躲着脚下的垃圾,草丛里也少见刺眼的塑料瓶。 有人在山里碰到他,问:“天天捡这些,也不赚钱,你到底图啥?” 高伟擦了擦汗,笑着说:“不图钱,就想让这山能一直好看点,让来的人都能看见它本来的样子。” 网上有人刷到他的故事,有人被这份坚持打动:“普通人的善良,才最有力量”。 也有人理性讨论:“环保确实需要制度管理,但像高伟这样的人,是让制度落地的星星之火。” 其实高伟没觉得自己做了多了不起的事,他还是照常上班,周末照常进山,只是编织袋换了好几个,手套磨破了十几双。 卖废品的 8000 多块钱,对学校来说不算巨款,但每一分都带着山里的风,10 多万个瓶子,不算惊天动地的数量,但每一个都藏着十年的弯腰与汗水。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这故事最实在的启示是,不用等着做 “伟大的事”。 像高伟这样,选一件对的小事 ,哪怕只是给山里捡垃圾,坚持一年、十年,就能慢慢改变身边的环境。 而社会更该给这样的人多些支持,比如给志愿者提供回收渠道,帮清洁小队配点工具,让这份 “小善” 能走得更远。 现在再去大青山,偶尔能看到游客主动把垃圾装袋带走,高伟说:“看到有人跟着做,比啥都开心。” 十年里,他弯腰的次数数不清,但大青山的每一块干净石头、每一片没被垃圾弄脏的草地,都记着这个 “银行职员” 的坚持 , 善良从不是要干出多大的动静,而是把一件对的事,安安稳稳地做了十年。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信息来源:极目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