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鸿轩演过,任泉演过,现在何与也演了——公孙策这角色,30年换了14个版本,每次换脸都像在重写一代人的记忆。 不是谁演得好,而是谁演得对。 观众要的从来不是还原,是代入。60后要的是那股书卷气,80后要的是少年感,00后要的是能笑出声的机灵劲儿。 新版《包青天传奇》选角要求25-30岁、会书法,这其实是个信号:他们不只想找一个“像公孙策”的人,而是要找一个“能活成公孙策”的人。 书法不是加分项,是身份认证。 不是会写就行,得写得像那个年代的文人,字里有气节,笔下有风骨。 这角色能火30年,不是靠谁演得像,而是它始终在变,但内核没变——聪明不张扬,正直不装腔,是那个年代最稀缺的君子。 现在年轻人看剧,图的是轻松,但心里还是认“君子”的。 公孙策的命,就在这三个字:文、智、礼。 他不是包拯的配角,是那个时代里最清醒的旁观者。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