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人生前和老伴一起买了一处合葬墓穴,老伴走后落葬没几年,老人也去世了,没想到,儿子因老人把遗产全部留给了女儿们而心生不满,他要求三姐妹书面承诺放弃遗产,遭到拒绝后,男子心态崩了,他给墓园放狠话,不准任何人给母亲安排落葬,导致老人的骨灰一放就是7个月,看着母亲迟迟无法入土为安,三姐妹没辙了,只好不顾亲情将男子和墓园方一起告上法庭,法院判了! 河南陈家的葬礼刚结束,三个女儿就哭着发现:母亲的骨灰取不出来了! 不是墓园不给,而是亲弟弟王某(化名)攥着墓穴证件,撂下狠话:“你们不写放弃遗产的承诺,我就不到场,谁也别想让妈下葬!” 这一耗,就是 7 个月。 母亲的骨灰在墓园寄存着,而姐弟四人的矛盾,早从陈阿姨(化名)留下遗嘱那天就埋下了伏笔。 老两口生前早有打算,在墓园买好了合葬墓穴,证件上明明白白写着夫妇俩的名字。 父亲走得早,证件就交给儿子王某保管,2022 年陈阿姨因病去世前,特意做了公证遗嘱,把名下房产留给三个女儿,陈阿姨大概想都没想到,自己走后,连 “入土为安” 都成了难题。 陈阿姨火化后,女儿们去办落葬手续,才知道弟弟卡着证件不撒手,王某觉得,房产都给了姐姐们,自己没得到好处,心里不服气,非要姐姐们签 “放弃继承” 的书面承诺才肯配合。 可遗嘱是母亲公证过的,姐姐们不愿妥协,王某就来硬的,用骨灰当筹码,说 “我不到场谁也别动”。 多次沟通无果,三个女儿只能把王某和墓园一起告上法院。 这事情在网上传开后,有个网友说自己的母亲近 90 岁,他主动接回家照料。 虽有两个哥哥,且哥哥们也尽孝,但他家条件更优,日常喂饭、陪诊更方便。 他认为照顾母亲是天经地义,从不会因其他兄弟姐妹的态度计较得失,直言拿照顾父母算得失太不应该。 庭审时,法官的话一针见血:“墓穴是给老两口买的,使用权本来就是逝者的,子女只是帮忙办事,没资格拿这个要挟人。 入土为安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也是法律保护的公序良俗,拿这个争财产,既违法又违心!” 最终法院判了,王某必须配合墓园办落葬,他想凭证件单方面说了算的主张,直接被驳回。 这事看着是姐弟争财产,实则藏着两个关键问题。 一是老两口虽有遗嘱,却没把 “后事安排” 说透 ,比如墓穴证件该怎么用、落葬要走哪些流程,没提前跟子女约定好,才给了王某钻空子的机会。 二是家庭沟通早断了线,弟弟觉得财产分配不公,不找姐姐们好好谈,反而用伤害逝者尊严的方式逼对方让步,亲情早被钱磨没了。 其实法院的判决不只是给陈家一个结果,更是给所有人提了个醒,处理遗产别只盯着房子、钱,后事安排同样要早做打算。 比如公证遗嘱时,顺便把墓穴使用、落葬流程写清楚,找个第三方见证,子女之间有分歧,先找调解,别拿逝者当筹码。 法官在判决中明确强调,子女安葬父母骨灰,是民间习俗、传统伦理,更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遗产有争议应走法律途径,绝不能拿老人身后事撒气。 王某即便对分产有疙瘩,也不该将怨气撒在母亲骨灰上,违背 “入土为安” 的愿望,如今陈阿姨落葬。 可陈家姐弟的关系,恐怕再也回不到从前,说到底,钱没了能再挣,亲情裂了难修补,而让逝者安心入土,才是做子女最基本的本分,这点,比什么都重要。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信息来源:上海法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