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记者走访冰城消费群体,探寻盲盒火爆的秘密

初冬的哈尔滨中央大街,玻璃橱窗里的“端盒”陈列透着热闹,品牌盲盒店新品刚补完货,就有年轻人捧着“整盒”蹲在角落里拆起来,“欧气”“手感党”“隐率”等术语不时从人群中冒出;街角的社区超市里,印着各式各样图案的文创盲盒摆在显眼位置,几位家长正拿着“基础款”包装给孩子讲解……如今的哈尔滨,盲盒早已不是小众潮玩的代名词,而是渗透在商圈、社区的消费新符号。为了揭开冰城盲盒市场的火爆秘密,记者走访了10余家线下门店,采访了20余位消费者与部分商家。

消费画像Z世代扛旗“银发族”“亲子党”跨界入局

哈尔滨盲盒消费群体呈现“核心年轻、圈层破圈”特点,18-30岁Z世代占主导,学生或初入职场白领居多,不少是“端盒党”,为集齐热门IP一次性购入整盒。“上周刚在中央大街‘端’了‘雪人’系列,就差‘雪花雪人’隐藏款!”哈尔滨某高校学生小吴说,她所在的“冰城娃友群”每周组织“换娃”,“用重复款换限定款更划算”。这类深度玩家月均消费300-500元,对“隐率”“手感技巧”了如指掌。

除了年轻人,中老年群体也加入了盲盒大军。道里区的潮玩店中,58岁的刘女士研究着“东北民俗”盲盒:“剪纸、皮影是老哈尔滨特色,买给孙子玩。”带娃选文具盲盒的张女士更看重实用性:“39元的基础款含橡皮、尺子,能让孩子写作业更积极。”此商家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30岁以上消费者占比同比提升25%,“银发族”与“亲子党”贡献近15%销量。

消费心理“未知感”吸引人“惊喜感”很治愈

不同群体买单逻辑各异,“哈尔滨元素”让需求更具体。哈市白领周女士的家中摆着多个“猫咪”盲盒:“拆盒看到憨态可掬的迷你猫咪,顿时压力全没了。”年轻群体常将盲盒当做“情绪陪伴者”;收藏爱好者王先生的书架上,一套“哈尔滨老建筑”盲盒整齐地排列着,他告诉记者,“每个款式都有建筑历史,和娃友聊起来很有共鸣。”线下“晒盒”的“分享感”让他上瘾。市民李女士则偏爱传统故事IP,“看到‘十二生肖’系列立马下单,摆件还能当冰箱贴。”

冰城心理专家王宇老师表示,盲盒能渗透哈尔滨各消费场景,关键在于精准击中不同人群心理,而本土元素的融入,更让这份消费动力多了一些情感加持。记者采访购买盲盒的消费者时了解到,对他们来说,拆盲盒的“未知感”是首要吸引力,拆开后带来的“惊喜感”很治愈,可谓小成本解锁情绪出口。其次是收藏满足,可以把冰城记忆握在手里。第三是社交认同,用盲盒找到同频伙伴,哈尔滨“娃友群”“盲盒社”已成规模。第四是概率博弈,期待“下一个中隐藏款”,几十元就能拥有“中稀有款”的期待,即便没中,基础款也能收藏,这种“低风险期待感”,驱动不少人重复购买。最后就是实用价值,好看又能用才划算,哈尔滨消费者更偏爱“实用盲盒”,如“东北美食”“老建筑”盲盒兼顾收藏与实用价值,小老虎摆件可当冰箱贴,教堂模型能用于装饰。

品类价格百元内“性价比款”最吃香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盲盒价格大致分三档:第一档是平价档,30-50元,包括文具、动物主题、冰城IP钥匙扣盲盒等,受学生、游客与亲子家庭青睐;第二档是主力档,50-100元,“老建筑”盲盒、品牌盲盒、新款盲盒贡献超75%销量;第三档是高端档,100元以上,包括IP联名、手办以及连锁店盲盒,面向核心收藏者。

“百元内盲盒最畅销,既满足新鲜感又无经济压力。”中央大街某潮玩店店长介绍,目前做盲盒的门店很多,为了保证畅销款常青、大众款走量,经常推出“满200元减10元”“买3个打9折”等促销活动。

“盲盒的不确定性,既满足了商家刺激消费者好奇心的需求,又为人们提供拆盒时的惊喜与刺激、带来情绪价值,贴合现代人对未知挑战的接受度与心理需求。同时,盲盒消费也存在两面性,消费者可能抽到不满意、觉得不值的盲盒,也可能收获意外惊喜,这与当下社会“风险与机遇同在”的特征相呼应。”社会学家曲文勇分析道。

私人定制让“大众潮玩”变专属情感载体

如今的盲盒市场,私人定制服务正悄然兴起,它打破了传统盲盒“固定款式、随机抽取”的模式,将“个性化需求”与“本土特色”深度捆绑,让盲盒从“大众潮玩”变成承载专属情感的载体。

这类定制盲盒的核心是“按需创作”,从内容到包装都可灵活调整。不少商家还提供“场景组合”选项,比如将道外中华巴洛克建筑、马迭尔冰棍等本土符号,与生日、纪念日等元素搭配,打造独一无二的“冰城记忆盲盒”。记者通过网络定制咨询了解到,在定制流程上,商家会提供清晰的对接服务,先根据消费者提供的图片、手稿代为设计,进行开模打样,确认最终版本后再搭配定制包装。商家告诉记者,这种“看得见心意”的定制盲盒,让盲盒不再是标准化商品,而是可触摸的情感信物,也让哈尔滨的城市特色通过更私人化的方式被收藏和传递。

盲盒爱好者们表示,他们爱拆盲盒,爱的从来不是盒子本身,而是那份藏在未知里的雀跃,是指尖摩挲盒面时的期待,是撕开包装时的屏息,是看到真容那一刻“刚好是它”的心动……有人为凑齐一整套而执着,有人为某款设计而倾心,也有人只是享受拆开瞬间的松弛,但归根结底,都是在为生活打捞一份小确幸。

龙头新闻·生活报记者:李丹刘维娜;摄影:李丹刘维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