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普京谈列宁: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把一个统一国家改造成联盟 普京又一次扔出了一个

普京谈列宁: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把一个统一国家改造成联盟 普京又一次扔出了一个重量级话题:他公开表示,列宁在百年前搞的“联盟制”是个定时炸弹,直接把统一的国家埋进了解体的坑。 这句话一出口,立刻点燃了国内外的神经,也让一场跨越百年的争论重新浮出水面。 这不是普京第一次提这个问题。早在2024年的一次内部会议上,他就强调了这个判断,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他20多年总统生涯里,看着俄罗斯一波三折后得出的结论。 列宁为什么要搞“联盟制”?那可不是他突发奇想想搞“民主实验”。1917年革命刚结束,国内白军卷土重来,民族矛盾激化,外部国家也没闲着,协约国直接派兵干预。 那会儿的俄国,简直就是一锅快要炸开的粥。列宁要稳住局面,联盟制就是他的临时止血方案。 1922年,苏联正式成立。这个体制的核心就是把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外高加索等几个主要地区组成一个“联邦”。 表面上大家是平等的兄弟,实质上中心还是在莫斯科。列宁甚至给了这些加盟共和国“退出权”,听着挺民主,实则就是为了让各地先别闹腾,先把国家凑合拼起来再说。 那个时候的列宁身体状况已经很差了,脑中风让他说话都困难,但他还是坚持推联盟制。 对他来说,这不是理想主义,是现实妥协。他早就知道民族问题是苏俄的大雷,但为了先过眼前这一关,他只能让步。 短期来看,这个制度确实起到了稳定作用。时间一久也成了制度漏洞。等到90年代,这颗雷就真的炸了。 普京对这事儿的态度,是带着切身经验的。1991年苏联解体的时候,他亲眼看着国家像积木一样哗啦啦地散了。 那时候,俄罗斯的GDP直接掉了将近40%,各地民族冲突、经济崩溃、社会混乱,一夜之间回到了解放前。 所以他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国家“拧紧”。2000年设立联邦区,就是要让中央政府的手能伸到地方去。车臣当年闹得最凶,他就用铁腕压了下去。 在他看来,国家不能靠“大家商量”,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心。 普京曾在一次采访里坦白说,克格勃的经历让他明白,制度松散不是民主,而是灾难。他不信加盟制那一套,更不可能再给地方“退出”的机会。 但也不能把历史问题都推给列宁。1922年签署苏联成立条约的时候,苏俄的控制区域连原沙俄领土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国家几乎是碎片状态。 在那样的背景下,搞个联盟制,至少能把碎片粘起来,先保住命再说长远。 从历史角度看,列宁的选择确实有他当时的合理性。但制度一旦成型,就不是短期策略,而会影响几代人。问题就出在后来的领导人没有及时修补这个制度漏洞,反而任由其扩大。 比如斯大林时期虽然集中了权力,但民族问题被压而不解,反而积压成更大的隐患。到了戈尔巴乔夫,他想搞改革,却没能驾驭庞大的联盟机器。1985年苏联外债已经飙到350亿美元,经济一滞,民族冲突就抬头。 1990年戈尔巴乔夫试图修订联盟条约,想把这个“退出权”关掉,结果失败了。 1991年3月的全民公投其实大部分人是支持保留联盟的,但制度已经失控,地方开始各自为政,最后连中心都没法自保。 所以说,普京批评列宁不是完全没道理,但也不能一竿子打死。制度从来不是万能药,它更像是一把锤子,关键看谁拿着、怎么用。把制度当成“政治保证书”,而不是“治理工具”,本身就是个误区。 普京这么多年强调国家统一,背后是对1990年代那场国家崩塌的深刻创伤。他批列宁,是在提醒现在的俄罗斯,别再走回头路。 不过,现代俄罗斯的问题远不止制度设计。俄罗斯民族地区的经济差异越来越大,地方对中央的不满情绪并没有完全消除。 国家统一不仅靠制度顶层设计,更要靠基层的认同感。如果中央和地方之间缺乏信任,无论制度多紧密,也可能像沙滩上的城堡,一冲就垮。 列宁当年是在废墟中拼命保住国家的完整,普京则是在裂痕中试图重新缝合这个国家。两人面对的时代、挑战、工具完全不同,但目标其实一致:别让国家散了。 争议归争议,现实告诉人们,一个国家能不能稳住,制度只是基础,治理才是关键。历史不是为了翻旧账,而是提醒人们,制度设计永远不能脱离治理能力和现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