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吴俊池李思远通讯员张彦鹏

居民在襄城县城关镇北关社区长廊里合唱红歌
文明实践,蔚然成风。从禹州市的“阵地全覆盖”到长葛市的“15分钟服务圈”,从鄢陵县的“积分激活力”到襄城县的“微阵地聚民心”,从魏都区的“全龄化服务”到建安区的“一盘棋推进”,许昌各县(市、区)因地制宜,紧紧围绕群众需求做工作,走出了一条条特色鲜明的文明实践之路。
近期,许昌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组织开展《文明实践看许昌——许昌市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行动密码”》主题采访活动,省、市主流媒体记者进社区、访乡村,报道基层文明实践中的经验做法。从基层群众的口中,听到了一个个“群众心声变掌声”的故事。
多元服务惠民,文明新风润泽城乡
“来到这里就像在自己家一样!年轻时为了孩子而活,现在退休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感觉非常幸福。”在禹州市颍川街道办事处的活动室里,退休居民陈领辉跳完一支舞后高兴地说,她经常来这里与一群好姐妹排练舞蹈和戏曲。
聊起街道办事处提供的活动室,陈领辉夸个不停:“我们原来在户外锻炼,夏天热,冬天冷,一直想有个好场地。现在来了这里,干净,有空调,有饮水机,天天都想来。”

居民在禹州市颍川街道办活动室内排练舞蹈
“居民们喜欢来这里活动,有时候人太多,需要岔开时间,上午一拨人,下午再一拨人。”颍川街道办宣传干事潘高锋介绍。
如今在许昌,像陈领辉这样经常到街道办和社区休闲活动的人不少。襄城县城关镇北关社区为了打消居民的顾虑,干脆拆掉了大门和院墙,任由居民随意进出,可以直奔活动室。北关社区书记李红玉说:“拆掉‘堵心门’‘隔心墙’,更加方便居民。”

襄城县城关镇北关社区不设大门和院墙
暑假上午11点,长葛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设的暑期公益课程到了下课时间,吴杰萍来这里接儿子,去年暑假,她的儿子在这里学音乐,今年学了口才。她说:“这里的课程丰富,还免费,给我们上班族解决了暑期带孩子的负担。”
长葛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暑期公益课程开设美术、书法、口才、棋艺、模特走秀5门课程,还有小红星研学、阳光心灵课堂、护牙小课堂、手工小课堂等延伸特色课程,覆盖艺术培养、文化传承与身心健康领域,累计培训4500人次。

长葛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暑期公益课程
近年来,许昌市紧扣群众需求,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创新参与机制,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构建起覆盖城乡、功能完备、服务精准的文明实践体系,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大的文明力量。
织密三级网络,打造“15分钟服务圈”
阵地建设是文明实践的硬件基石。许昌市统筹各类资源,着力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阵地网络,打造“15分钟服务圈”,让群众就近享受便捷服务。

魏都区西关街道许烟社区与许昌卷烟厂共建,新址1.8万平方米,各类活动空间充裕
在魏都区西关街道许烟社区,1.8万平方米的社区办公场所,绝大部分空间设置成了羽毛球馆、篮球场、乒乓球场、台球室、阅读长廊、书画室、舞蹈室、健康小屋等,满足不同居民的需要。
“以前许烟社区办公用的是车库,只有两间房,80平方米,场地非常局促。”许烟社区书记侯晓一介绍,社区现址是许昌卷烟厂老厂房,通过与许昌卷烟厂合作,拓展了活动空间,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魏都区东大街道兴隆社区与许昌市第二中学合作,开设三国小书童暑期公益夏令营
暂时场地有限的魏都区东大街道兴隆社区,想到了“走出社区办实事”的另一条路。今年暑假,兴隆社区与辖区的许昌市第二中学合作,利用学校的空闲场地,开设三国小书童暑期公益夏令营,帮上班族带娃。兴隆社区书记马梦鸽说:“夏令营有室内教学,还有户外研学,全部是免费的,很受欢迎。”
在鄢陵县柏梁镇学府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办的免费暑托班给小区的双职工家庭解决了大问题。暑托班隔壁房间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一群退休老人正吹拉弹唱排练豫剧。居民王留正说:“我们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里排练,有水喝,想休息有休息的地方,心里很高兴。”

退休老人在鄢陵县柏梁镇学府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里排练豫剧
目前,许昌全市已建成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48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阵地全覆盖。同时,全市各级各类具有教育功能的阵地全部整合纳入文明实践范畴,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公园10个、主题广场82个、长廊169个、实践点58个、实践基地26个。文明实践阵地如繁星遍布城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参与活动、享受服务。
精准对接需求,解锁居民幸福密码
一走进建安区新元街道镜湖社区门,“社区居民会客厅”几个大字映入眼帘。里间传出演唱豫剧的声音,一群居民围坐跟前欣赏表演,豫剧唱罢,萨克斯演奏接续进行。该社区1600平方米的空间,绝大部分布置成了居民活动区域,阅读、曲艺、书画、剪纸、舞蹈、运动等功能室,满足不同爱好居民的需求。

许昌市建安区新元街道镜湖社区
“我们社区整合辖区资源,每月20号开展诊疗、理发、修补、磨剪子、磨菜刀、清理地垫等文明实践活动,使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免费服务。”建安区新元街道潩水社区书记周银定介绍,这些活动立足群众需求,很受欢迎,加强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交流。

居民在许昌市建安区新元街道潩水社区打乒乓球
“居民点单,我们联系资源,为居民提供相应的服务。”建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史丽娟介绍,建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形成了“中心吹哨、部门动员、各方参与”的运行格局,区委书记担任“一把手”,以高位推动确保工作高质量推进,各部门广泛参与,围绕居民需求整合资源、开展活动。
暑期,该中心开设了公益课堂,大学生志愿者担任教师,带领小孩子们写作业、学艺术,深受居民欢迎。平日,这里的书画、阅读、曲艺等活动空间免费向居民开放,并邀请名家授课。

长葛市佛耳湖镇岗李村电商培训基地
建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点单式”服务,是许昌市的缩影。襄城县山前杨庄村开设理论大讲堂与科普课,普及政策知识和农业技术;长葛市岗李村结合自身“全国最大蜂产品村”的特色,设立电商实训基地,培训村民电商知识,助力群众增收致富。许昌市坚持“群众需要什么,文明实践就做什么”的原则,通过“点单—派单—接单—评单”模式,精准匹配不同群体需求,让服务更贴合群众心意、更温暖人心。
创新激励机制,共建共享文明成果
鄢陵县张桥镇和寨村是全国文明村、河南省生态文明村,村中街道干净整洁,道旁绿植茂盛、花卉盛开。

鄢陵县张桥镇和寨村街景
有啥秘诀?积分超市是和寨村调动广大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的创新举措。积分超市货架上,从3积分的调味品,到30积分的10斤装大米,再到80积分的锅具,常见的生活用品种类丰富。
和寨村实施“2·15网格化服务”机制,让有工作热情、办事能力强的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担任网格员,参与解难纾困、便民服务等事务。网格员每化解一起纠纷积5分,每服务群众一次积3分,积分可以在积分超市兑换物资。
“积分超市激发了村里的文明活力,强化了村民之间互帮互助的氛围。”裴美莲介绍,积分超市2018年开始运行至今,村里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服务群众6000多次,处理矛盾400多件。

和寨村积分超市货架
文明实践不是党委、政府的独角戏,而是“群众大合唱”。禹州市颍川街道办制定志愿者激励办法,通过表彰、积分兑换等方式激发志愿者热情。长葛市、襄城县等地将“参与文明实践”与“光荣榜评选”挂钩,让积极参与的群众“有面子、得认可”。
许昌市通过创新激励引导机制、搭建多元参与平台、树立先进典型,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让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受益者,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格局。目前,全市共有450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61.8万余名志愿者,依托覆盖全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聚焦群众需求,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累计服务时长达2000万余小时。
“一城文明风,满目皆新景。许昌市将持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迈上新高度,变‘一处美’为‘处处美’、‘一时美’为‘时时美’,为群众幸福生活加码,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彩。”许昌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