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国际奥委会表示对2036年奥运会的申办情况感到失望,因为上海、成都、广州三座城市

国际奥委会表示对2036年奥运会的申办情况感到失望,因为上海、成都、广州三座城市均未提交申请。 说起奥运会申办这事儿,总让人觉得是件光鲜的事儿,能给城市刷一波国际曝光,还能顺带拉动经济。可最近国际奥委会那边公开表态,对2036年夏奥的申办进度挺失望的,尤其是点名了中国几个大城市——上海、成都、广州,这些地方之前外界都觉得有戏,结果一个申请都没递上去。这消息一出,网上议论纷纷,有人觉得正常,有人说可惜,但仔细一琢磨,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现实考量。奥运会不是光图热闹,得看长远账本。 2036年奥运会的申办进程从几年前就开始酝酿了,国际奥委会为了简化流程,改成了“持续对话”模式,不再像以前那样搞死板的招标,而是让有兴趣的城市先聊聊意向,再慢慢推进。可没想到,截止到2025年秋天,正式申请的名单还是那么寥寥。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在洛桑的会议上直言不讳,说对亚洲尤其是中国城市的缺席感到遗憾。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基础设施齐全,之前办过世博会和进博会;成都双遗市,体育底子厚实,2021年办了大运会;广州亚运会东道主,交通枢纽地位稳当。这些城市要是联手申办,绝对是热门。可事实是,它们都没动静。这让国际奥委会有点措手不及,因为过去几届奥运,亚洲城市一直是潜力股,北京2008年那场就办得风生水起。 为什么这些城市不申办?说白了,还是钱的问题。奥运会花销大得吓人,近几年几届都赔本。拿2016年里约奥运来说,巴西砸了130亿美元进去,结果赛后场馆大半闲置,马拉卡纳体育场周边现在都成鬼城了,维护费年年追加,政府财政吃不消。东京2020年(实际2021年办)成本超150亿美元,疫情一闹更雪上加霜。巴黎2024年虽然控制得紧点,但也得150亿欧元起步。这些教训摆在那儿,谁敢轻易接盘?中国城市更清醒,2008年北京奥运投资420亿美元,那时候是为了国家形象大步迈向世界,鸟巢、水立方这些遗产到现在还用着,地铁网也扩建了,算得上物超所值。可现在中国经济体量世界第二,国际影响力稳如泰山,再办奥运就没必要了。钱不如投到民生上,修路建校、养老医疗,这些才是老百姓实打实的需要。 申办奥运不光是建场馆,还牵扯城市规划、环保标准、交通升级。上海浦东新区场馆模型都模拟过了,但评估下来,新增投资得数百亿,还得考虑碳中和要求。成都体育局内部讨论过基础设施,但优先级放到了大运会遗产维护和区域发展上。广州大湾区那边,之前有声音说联手深圳香港申办,可最终还是止步评估。国际奥委会自己也承认,奥运模式得变,不然申办城市越来越少。从2012年伦敦后,奥运成本平均涨了50%,场馆利用率低迷。巴赫推动的“新规范”议程,就是想让主办方用现有设施,少建新馆,可落实起来还是难。结果呢,中国城市一看账单,摇头走人了。 这事儿对国际奥委会打击不小。2036年奥运本来想延续亚洲轮办的势头,2020东京、2024巴黎、2028洛杉矶、2032布里斯班,亚洲下一站自然是热门。可现在,亚洲申办的只有印度和韩国在使劲。印度那边,艾哈迈达巴德和德里联合方案推进得快,政府砸钱建新城,奥运村规划了上万套住房,还带高铁连接。韩国首尔借平昌冬奥余热,汉江边模拟开幕式,预算控制在100亿美元内。可这些地方也有隐患,印度空气质量和基础设施压力大,韩国经济增速放缓,财政紧巴巴。国际奥委会暂停了快速选定机制,就是怕名单太单薄,得给更多时间拉人。 除了亚洲,欧洲和中东也有动静。德国慕尼黑刚公投过,66%的票支持申办2036或更晚,奥运遗产用1968年旧场馆改造,环保牌打得响。卡塔尔多哈确认了意向,世界杯场馆直接复用,空调系统全覆盖高温问题。可卡塔尔上次申办2020就因天气和人权争议黄了,这次还得过关。印尼努桑塔拉新首都项目顺带奥运,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也低调跟进。这些城市申办热情高,但国际奥委会得掂量可持续性。奥运不能再成“白象工程”,得真帮城市发展。 中国不申办,其实是理性选择。北京奥运后,遗产利用率高达90%,上海世博园转型商业区,广州亚运场馆办演唱会,这些经验让大家看清,盛会不是万能药。钱投奥运,短期热闹,长远负担;投民生,实效立竿见影。网友说得对,民生比盛会重要。国际奥委会失望归失望,但也得反思自家模式。2036年主办权预计2027年敲定,到时候名单再丰富点,奥运才能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