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欧盟对中国实施最严厉制裁,核心原因是中国对稀土实施出口管制2

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欧盟对中国实施最严厉制裁,核心原因是中国对稀土实施出口管制2025年10月中国商务部新规,而非安世半导体供应危机 马克龙在10月的欧盟峰会上呼吁对中国实施“最严厉制裁”,还把矛头指向中国商务部10月9日出台的稀土新规,但欧盟至今没真的落地所谓“制裁”。 要知道欧盟的《反胁迫工具法案》得27国一致同意才能启动,别说东欧国家怕经济受损,就连德国总理都直接泼冷水,明确说“内部远没达成共识”。毕竟真要制裁,最先扛不住的是欧洲自己的制造业。 这一切得从两场“供应链风暴”说起。第一场就是中国商务部10月9日的稀土新规,这可不是简单的限量出口,而是精准卡在了技术和设备的命门上。 管制清单里全是提纯技术、高端设备,还有钬、铕这些中重稀土的合金和靶材,想出口得提交详细申请,连最终用户和用途都得说清楚,就是防着技术被拿去搞敏感领域。 第二场则藏在半导体产业链里,安世半导体的供应波动看着是芯片问题,根子其实还是稀土——芯片生产离不开稀土靶材,而欧盟九成的稀土磁体都得从中国买,这两场风暴说到底是同一个产业链上的连环扣。 中国敢这么干,靠的是实打实的产业底气。2024年全球稀土产量39万吨,中国占了69.2%,更关键的是冶炼加工能力接近九成,全球58%的稀土专利都攥在手里。 美国曾想搞替代,拉着澳大利亚、加拿大建“稀土联盟”,可美国MP材料公司折腾7年都没能量产高纯稀土,提炼成本还是中国的4倍,就算买走原矿也只能当堆料,没有中国的提纯技术根本用不了。 欧盟自己的评估早就说了,要是稀土供应出问题,汽车产业成本得涨两成,大众、奔驰这些巨头的生产线都得停摆,毕竟电动车电池、发动机里的永磁体全靠稀土撑着。 欧盟内部的分歧早就摆上台面了。德国央行行长10月25日直接喊话“这事是巨大关切”,不是怕制裁中国,是怕中国断供,德国汽车业一年要消耗全球15%的稀土磁体,真没了这东西,慕尼黑的工厂就得停工,工人失业潮能直接冲垮执政联盟的支持率。 东欧国家更现实,匈牙利的电动车组装厂80%的零部件依赖中国稀土加工品,波兰的风电设备企业刚签了三年的稀土订单,真跟着制裁,最先倒闭的就是自家企业。 法国自己也没底气,达索航空的战斗机发动机离不开稀土合金,马克龙喊得越凶,自家军工企业越着急,私下早就通过行业协会找中国企业探口风了。 而且欧盟喊着要“反制”,却连替代方案都拿不出像样的。冯德莱恩10月25日在柏林放话要“动用所有工具”,转头就宣布启动“资源欧盟”计划,说白了就是搞回收和库存管理,可现在欧洲稀土回收率最高也就30%,就算把所有库存都用上,撑死顶半年。 之前学美国跟澳大利亚签的稀土合作协议,要到2030年才能投产,远水解不了近渴。 这场景跟当年依赖俄罗斯能源时一模一样,只是这次卡脖子的从天然气变成了稀土,欧洲总不能再犯一次同样的错误。 美国在旁边煽风点火,其实自己也慌。之前炒作巴基斯坦卖稀土原矿给美国,看似能替代中国,可没有提纯技术,那些原矿只能堆在得州的仓库里。 中国早就把路算好了,原矿出口敞开大门,但提纯技术和设备卡死,相当于给全球稀土产业链装了个“阀门”,想开想关全看规矩来不来。 美欧之前搞科技封锁,限制芯片设备出口,现在算是尝到了供应链反制的滋味,这根本不是谁欺负谁,就是产业链主动权的正常流转。 10月底中欧敲定在布鲁塞尔开专门会议,谈稀土许可和安世问题,这已经说明所有虚张声势的威胁都是纸老虎。 所谓“最严厉制裁”从一开始就没落地的可能,马克龙的呼吁更像给国内选民看的政治秀,真要动真格,第一个反对的就是欧洲的企业家们。 中国这两场精准反制戳破了一个真相:供应链的主动权从不是靠联盟喊出来的,是靠69.2%的产量、九成的加工能力和几十年积累的技术壁垒堆出来的。 欧洲现在面临的根本不是“要不要制裁”,而是“能不能承受不合作的代价”。 停产的工厂不会等政治表演,堆积的订单更不会看谁的口号喊得响。全球化的产业链早就是你中有我,美国搞的“小院高墙”看似能隔绝风险,实则只会让自己的产业成本飙升。 稀土这东西教会的道理很简单:供应链的安全从来不是靠打压对手,而是靠尊重规则的合作。 欧洲要是想明白这点,布鲁塞尔的会议就能谈出结果;要是还抱着对抗的老思路,最后吃亏的只会是自己的制造业根基。 毕竟在绝对的产能优势面前,任何政治狠话都显得格外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