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近日,安徽阜南县在淮河阜南段橄榄蛏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集中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3.3万只人工繁育的橄榄蛏蚌和4.7万尾赤眼鳟近日放流入淮河。

这一举措不仅为淮河增添珍稀“生态卫士”,也标志着阜南县在修复流域生态、守护生物多样性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迈出坚实一步为淮河生态保护贡献“阜南力量”。
为确保放流效果,阜南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县司法局公证处全程参与监督,从苗种规格到健康状况层层把关,严格把控放流苗种质量。
当地农业执法部门还组建专项巡查小组,在放流核心区域开展常态化巡逻,并启用渔政监控设备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控,为这批放流水生生物筑牢“安全屏障”。
作为我国特有的淡水贝类橄榄蛏蚌,曾因栖息地破坏、过度捕捞等因素自然资源量显著下降。2016年,淮河阜阳段橄榄蛏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正式建立,为物种保护划定“核心阵地”。
2018年,科研团队成功突破其人工繁育关键技术让这一珍稀物种的保护迎来“转机”。
据介绍,每只成体橄榄蛏蚌日均滤水量可达40升,能高效净化水体;此次同步放流的赤眼鳟,则进一步助力淮河鱼类种质资源恢复,丰富水域生物群落结构。增殖放流能够有效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提升水体的透明度和整体水质,对维持淮河流域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平衡至关重要。增殖放流通过人工繁育来补充野外种群数量,是拯救这一珍贵物种、防止其区域性灭绝的最直接手段,有助于恢复本地生物多样性。
近年来,阜南县持续推进淮河沿线阜南段水生生物增殖放流,通过科学放流、严格管理,逐步提升淮河水域生态环境质量,让“水清、岸绿、鱼游”的生态图景加快显现。这一过程中,不仅渔业资源得到恢复,更让生态保护理念深入民心,带动公众主动参与到淮河生态守护中。
大皖新闻记者张洪金通讯员徐畅畅吴守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