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公开课没AI就是失败?教师被"技术绑架"的背后,我们丢了教育的魂 “没让AI

公开课没AI就是失败?教师被"技术绑架"的背后,我们丢了教育的魂 “没让AI复活李白对话,这堂课就不算成功?”最近教育圈的怪现象,让不少老教师直呼看不懂:公开课成了AI秀场,不管课文适配与否,都得硬加“数字人互动”环节;有老师没用智能工具,评课表直接被打“理念落后”。更扎心的是“三年淘汰论”,仿佛教师的价值,全系在技术按钮上。 可一线教师的真实处境,远比“淘汰论”残酷。有语文老师吐槽,为了公开课上的5分钟AI互动,她熬了三晚学写提示词,结果生成的“杜甫”满口网络热词,反倒让学生出戏;还有数学老师坦言,用AI做了花哨的动态课件,却发现学生只顾看动画,没听懂核心公式。正如北大周程教授所言,生成式AI缺了情感理解,哪能替代教师的心灵沟通 ? 更值得警惕的是“技术至上”正在消解教育本质。有学校把AI使用率纳入考核,导致教师陷入“为用而用”的怪圈:讲《背影》不用AI还原月台场景就是“低效”,教《出师表》不搞虚拟朗诵就是“落伍”。可教育的核心从来不是技术炫技——当年朱自清笔下的父子深情,靠的是教师的共情引导,而非AI生成的高清画面;学生对知识的热爱,源于思维被点亮的瞬间,而非虚拟人物的几句对话。 其实AI本应是“助手”而非“考官”。新疆老师用AI做“学情画像”,精准补全学生知识漏洞 ;天津教师借智能工具解放双手,把时间留给心理辅导,这才是技术的正确打开方式。教育部早有定论,AI是服务教育的工具,而非支配教育的标准 。那些鼓吹“淘汰论”的声音,恰恰忘了:教育的温度藏在教师的眼神里,成长的力量来自真实的互动,这些从来不是技术能复制的。 现在越来越多学校开始降温:有的公开课取消“AI强制要求”,有的评课更看学生真实收获。毕竟,能让学生读懂文字背后的悲欢,能教会孩子独立思考,这样的教师,再久也不会被时代淘汰。 你觉得,一堂好课的标准该是什么?是AI用得多,还是学生学得深?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评论列表

wyxuan5161
wyxuan5161 3
2025-11-01 04:59
都是一场资本的闹剧,学校成为推广场

000 回复 11-01 06:53
对的,平时那些看上去很牛的专家忙乎着为资本家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