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中国这两年造完航母发现不对味了,明明自己的无人机、空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中国这两年造完航母发现不对味了,明明自己的无人机、空间武器、超高音速导弹,基本上都能打航母,那还要航母做什么? 2025 年 7 月山东舰访港那回,比 3 万市民挤着看歼 - 15 更戳人的是甲板上的细节:700 名官兵排出 “国安家好” 的字样,香港老人摸着舰岛栏杆唱《歌唱祖国》,预约参观的名额 10 秒就抢光了。 新加坡媒体看得明白,说这哪是 “秀肌肉”,分明是把 “国家实力” 摆到了普通人眼前。就像当年原子弹爆炸不是为了炸人,是让国人知道 “腰杆硬了”,航母这东西往那一站,就是最实在的安全感。这种凝聚力,靠导弹发射时的火光可传不到街头巷尾。 可要是只当它是 “移动展览馆”,那就太小看这玩意儿了。福建舰刚公开的电磁弹射技术藏着大玄机:以前的滑跃甲板让战机没法满油满弹起飞,跟人打架只带半盒子弹;现在电磁弹射一推,歼 - 15T 能挂着反舰导弹满油升空,连百公斤的无人机和空警 - 600 预警机都能连着弹。 空警 - 600 这 “空中大脑” 一上天,能把 400 公里内的目标都摸清楚,等于给导弹部队装了 “千里眼”。你想啊,东风导弹是 “点杀高手”,但得知道靶子在哪;航母就是 “侦察兵 + 指挥部”,两者凑一起才是 “攻防组合拳”。 更别说航母从来不是裸奔出海,它身边的驱逐舰、护卫舰早织好了三层防御网:最外圈 185 到 400 公里,靠预警机和舰载机巡逻,敌人飞机刚起飞就可能被拦下来;中层 45 到 185 公里,有 “标准” 导弹当盾牌。 实在漏进来的,还有 6 公里内的 “拉姆” 导弹和 “密集阵” 速射炮补枪。就像给尖刀套了钢盾,真不是东风导弹能随便砸中的 “靶子”。人家本来就是攻防一体的体系,跟反航母武器根本不是 “自相矛盾”,是 “左右手配合”。 往远了说,这铁疙瘩还是海外利益的 “护身符”。2015 年也门撤侨,临沂舰靠过去的时候,当地武装见了中国海军旗就不敢开枪;可 21 年前马冀忠第一次撤侨,只能挤法国军舰的船舱。现在中国海外项目遍布全球,亚丁湾护航、苏丹撤侨,要是远海出点事,光靠护卫舰撑不起场面。 航母编队往印度洋一靠,不光能接人,还能震慑乱兵。这种 “远洋存在”,是躲在本土发射的导弹办不到的。巴基斯坦媒体说得实在:“中国航母在,亚太的天平才稳得住。” 藏在船壳子里的还有整条产业链。造航母得牵动上万家企业:甲板钢得能扛住战机起降的冲击力,电磁弹射的储能装置要在 3 秒内释放 7 万台空调的能量,连舰载机的刹车片都得突破耐高温技术。 这些技术可不是为了造航母才搞的,比如电磁弹射的电机技术,现在已经用到了高铁和新能源船上;航母用的特种钢材,让国产大飞机的起落架更结实。等于花一份钱,既造了军舰,又练强了工业肌肉,这账可比单纯造导弹划算多了。 说到底,反航母武器和航母根本不是 “非此即彼” 的选择题。导弹是 “破局的矛”,用来打破别人的海上霸权;航母是 “立局的盾”,用来守住自己的利益和人心。 就像当年有了原子弹,还要搞核潜艇,都是为了让别人不敢随便找茬。现在福建舰能弹战机,东风导弹能打航母,一攻一守攥在手里,这才是真正的大国底气。毕竟能打硬仗是本事,能让国人安心、让海外同胞踏实,才是真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