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难怪美国反复强调,中美不能开战,全球收到消息,美军工产能崩了。   这可不是瞎传

难怪美国反复强调,中美不能开战,全球收到消息,美军工产能崩了。   这可不是瞎传,美国自己的报告和行业现状早就把底漏得干干净净,说白了就是真打起来,弹药撑不了几天,生产线还补不上,纯粹是打一场亏一场的买卖。 先说说最致命的弹药库存,这可不是瞎猜的。之前援助乌克兰,美军把仓库里越南战争时期的 M113 装甲车都翻出来了,连 20 世纪 80 年代的 “爱国者” PAC-2 导弹都送了出去,美其名曰 “装备升级”,实则库存早就见底了。 就拿现在急需的 “爱国者” PAC-3 导弹来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拼了命扩产,2025 年也就顶多交 600 多枚,计划到 2027 年才敢说冲到 750 枚年产量。 要是真跟中国开战,这点量够塞牙缝吗?更别说 155 毫米炮弹这类消耗品,美军自己都承认,没额外资金根本达不到生产目标,只能靠送过期弹药腾地方换新的凑数。 不光弹药库存见底,生产线想补都补不上。美国军工行业早就不是当年的样子了,1979 年到现在,光劳动力就流失了 710 万人,占了全行业的 36%。想想看,造武器的工人都快凑不齐了,订单来了咋交货? 更荒唐的是,军工合同大半集中在不到 20 个州的兵工厂,搞的是 “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 的模式,平时闲得慌,急单来了根本扛不住,价格还能涨上天。 国会听证会上,有议员举着一袋金属衬套问空军部长,你猜这玩意儿花了多少钱?9 万美金!可市面上顶多 100 块,就这还是直接从厂家采购的,没中间商赚差价。钱都这么造了,哪还有心思搞产能升级? 比没人干活更头疼的是供应链,简直是千疮百孔。现在美军武器基本靠洛克希德・马丁这 5 家巨头生产,可背后 1.2 万多家中小型分包商才是关键,结果五角大楼眼里只有大公司,把分包商晾在一边,导致关键零部件经常断供。就说太空卫星项目,供应链问题直接卡了脖子,太空发展局再怎么折腾也没用。 更要命的是依赖进口,1993 年军工企业大整合后,好多零部件都得从国外买,好些还是 “单一供应来源”,人家一断货,美军就得抓瞎。美海军近 37% 的核潜艇都停在船厂等维修,就是因为零件跟不上,这要是开战,还没出海就得趴窝。 原材料更是被掐着命门,尤其是稀土。美国副防长都承认,美军工的稀土供应 “几乎完全依赖中国”。别以为稀土离武器很远,弗吉尼亚级核潜艇要用 4.17 吨,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得 2.36 吨,连 F-35 战斗机都少不了 0.2 吨。雷达、声呐、导弹里的永久磁铁,没稀土根本造不出来。 美国自己倒是有稀土矿,可既没商业化矿山,也没冶炼能力,挖出来的矿石还得运到中国加工,成本比中国本土高 30%-40%。这几年喊着要摆脱依赖,结果快十年了,供应链还是没建起来,纯粹是自欺欺人。 更离谱的是管理混乱到骨子里,物资丢了都不知道。美国政府问责局查出来,有承包商丢了 200 万件 F-35 的备件,价值几千万美元,五角大楼连放哪儿都搞不清。 陆军更夸张,2010 到 2020 年丢了 1900 起弹药,上千起涉及 C-4 炸药,却连丢了多少都算不明白,直到这些危险品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才后知后觉。一边是天价采购没用的零件,一边是关键物资莫名失踪,这样的军工体系,能撑得起一场大战? 所以美国反复强调 “不能开战”,哪儿是怕伤和气,分明是没底气。弹药库存虚得靠送过期装备遮掩,生产线缺人缺零件补不上,供应链一戳就破,原材料还攥在别人手里,再加上花钱如流水还管理混乱,真打起来纯属自取其辱。 以前总喊着 “军事霸权”,现在军工产能成了 “纸老虎”,一戳就露馅。这哪是不想打,分明是打不起。毕竟在实打实的产能面前,再凶的狠话也没用,总不能让士兵拿着天价衬套去冲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