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雷霆玫瑰 淬火利剑

转自:中国妇女报

从左至右分别为:高卿容、刘怡兰、朱珠。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陈姝

□周沐由陈露王彬

在空降兵某部新干部集训队,一批年轻的新排长正经历着从学员向合格一线带兵人的蜕变,而在集训队中,有三道挺拔而靓丽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她们是历经五年基层训练生活锤炼,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和优异表现提干的新排长。她们正以独特的方式,奋力书写新时代“巾帼不让须眉”的强军故事。

以“心”护航,润物无声筑兵心

齐耳的短发,专注的目光,举手投足间彰显利落与果决。朱珠之前是连队的技术骨干,那段与沉重的伞具、精密的流程打交道的岁月,锻造了她胆大心细、处事不惊的过硬作风,也让她深刻体会到心理素质对空降兵这一特殊兵种的重要性。正是这份洞察,让她在新干部集训期间,主动选择并潜心钻研应用心理学,立志为高强度、高风险军事行动中的官兵构筑坚实的“心理盾牌”。

“第一次参加大飞机跳伞,紧张得手心全是汗。班长拍着我的肩膀说‘相信你的伞,更要相信你自己’,就这一句话,让我瞬间安定了下来。”朱珠像拉家常一样将心理学中深奥的“团队信任构建”与“压力疏导”理念,悄然融入一个个亲身经历的跳伞故事里。

见时机成熟,她便组织了一场简单的“战场信任”体验活动。当一名队员在模拟战场环境下,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安全”完全交由战友保护时,一种基于信任的无形纽带在那一刻悄然建立。朱珠趁热打铁,引导大家冷静复盘,聚焦演练失误的战术协同根源,而非彼此埋怨。

自此,朱珠成了集训队里的“心理顾问”。无论谁遇到了思想上的疙瘩,还是训练状态陷入低谷,都愿意找朱珠聊一聊。她不仅运用专业知识帮助战友疏导情绪,更将在连队那种“检查一遍不放心,检查十遍为战友”的极端负责精神带到集训管理的方方面面。

白衣执甲,淬炼仁心护战力

药箱是高卿容5年军旅生涯中最亲密、最忠诚的“战友”。参加新干部集训前,她是一名出色的卫生员,经常穿梭于硝烟弥漫的演训场和井然有序的营区之间,用精湛的医护技术默默守护着每一位战友的健康。如今,身份转变,肩上的责任已从“救治每一人”转变扩展为“带领一队人去战斗”,但那份源于白衣天使的“守护”初心,却愈发炽热、坚定。

集训队的战术训练场成为高卿容发挥专业所长、履行新使命的“主战场”。她深知,在通往合格指挥员的征途上,非战斗减员是战斗力最不必要的损耗,保存自己才能有效消灭敌人。一次,队里组织战术基础动作训练,由于长时间反复卧倒、起立、低姿匍匐,一名队员膝盖的旧伤有复发迹象,但他依然咬牙硬撑。高卿容发现后,立即上前建议其暂停训练并进行调整。面对对方的坚持,她态度坚决,不容分说地为其进行了仔细检查、清创和专业处理。高卿容一边操作,一边耐心讲解:“硬撑不是真正的勇敢,科学施训才能最大程度保存战斗力。”

不仅如此,高卿容还将自己的医学专业知识深度融入集训队的日常管理。每次战术训练前,她会反复提醒大家充分活动开关键关节,仔细检查护具佩戴是否到位;训练结束后,她会主动示范科学的肌肉放松和拉伸动作,并为那些疲劳损伤较重的队员进行按摩理疗。她的床头常年备着一个不起眼的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名队员的身体状况、旧伤病史和需要注意的细节,便于她及时提醒和精准关照。

但高卿容的“战场”,远不止于伤病防治。当集训队组织战术演练时,她敏锐地意识到在高强度对抗环境下,如何快速准确判断“伤员”情况、并实施有效的战场急救,同样是提升班组生存与续战能力的关键一环。于是,她主动向队干部请缨,利用训练间隙,为大家系统讲解并示范在战术背景下,如何利用地形地物快速接近伤员进行止血、包扎、固定等基础生命支持技术。她严谨细致的操作流程和贴近实战的生动讲解,显著提升了全队的战场救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卫生员守护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指挥员守护的是整个集体的胜利与荣誉。我要把对生命最高的敬畏与守护,融入未来带兵打仗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决策中,让我的连队不仅具备敢打必胜的勇气,更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健康与完整。”

战术素养,激发队伍战斗力

刘怡兰的身上带着一股特战女兵的独特气质,5年的特战生涯,锤炼出她敢于挑战困难的品格,一旦进入训练状态,全身心投入。

尤其是在战术训练中,刘怡兰所展现出的军事素养,堪称全队的“标杆”。但她很快察觉到,部分来自技术或其他保障岗位的队员,对于战术意识的理解、单兵战斗动作的掌握还存在偏差,甚至带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对此,她采用了一种更符合“特战”风格的方式——以身作则、潜移默化,行动胜过千言万语。

格斗基础训练时,刘怡兰主动上前担任配角,用干净利落、极具实效的反击与控制技巧,令所有队员心生敬佩。她还会利用休息时间,主动为那些战术动作不够规范、不够熟练的队员“开小灶”,耐心地将自己那套严苛到极致、追求效率至上的训练方法与心得,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和掌握的步骤,细致传授。

在一次复杂地域组织的侦察演练中,小队成员在判定方位和确认目标点时出现意见分歧,严重影响了行动效率。刘怡兰凭借丰富的渗透侦察经验,冷静地依托现地地形地物,快速分析了潜在的敌情威胁和各条运动路线的利弊,随即提出了一个更为隐蔽、高效的行动方案。“按这个路线,充分利用阴影和植被遮蔽,小组交替掩护,分组合进!”她低声下达指令,分析透彻,行动果决,最终带领小队圆满完成了侦察任务。那一刻,刘怡兰在队员们眼中,已不仅仅是一名优秀的学员,更是值得信赖、能够带领大家打胜仗的“战术核心”。

“我们空降兵,一般落地便是身处敌后、天生被包围的。如果没有超越常人的顽强意志和顶尖的战术素养,如何在绝境中求生,如何能克敌制胜?”刘怡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地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战友,向着更高的实战化标准奋力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