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抛出一句极具分量的话:“如果台湾不是大陆的领土,清朝怎么能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不少“台独“支持者一时间竟无从反驳,一段历史,横跨百年,绕不过的还是“归属”二字,嘴上争来争去,铁打的条约和档案却从来没变过,历史的逻辑其实很简单--有权割让,说明本来就属于你。 1895年甲午战争清廷战败,《马关条约》第五款清清楚楚写明,中国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以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这份条约的国际法意义在于,它恰恰以最沉痛的方式确认了清政府对台湾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就像一个简单的道理:你不是房子的主人,哪有权签合同卖掉它? 倘若当时台湾不属中国,这份条约根本无从谈起,日本也绝不会承认清政府的割让权。这段历史直接戳穿了所谓“台湾地位未定”的谎言。 历史的闭环在五十年后再次印证,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明确接受《波茨坦公告》和《开罗宣言》的条款,其中规定日本必须将窃取的中国领土,包括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中国。 当年10月,中国政府代表在台北公会堂(今中山堂)接受日军投降,那张受降仪式的照片至今保存在台北故宫,无声地见证着台湾正式回归中国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 从割让到回归,台湾的命运始终与祖国紧密相连。类似的逻辑也体现在香港、澳门的回归历程中。 香港岛通过1842年《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南部通过1860年《北京条约》割让,新界则依据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 所有这些条约,无论性质如何,其前提都是国际社会承认清政府对中国领土(包括这些地区)的主权。正因如此,1997年香港回归时,其合法性在国际上毫无争议。 澳门的情况也类似,尽管葡萄牙人较早开始居留,但1887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并未改变中国对澳门的主权。这些都凸显了国际法对主权传承的承认有其内在的历史和法理连续性。 反观“台独”论述,始终无法在国际法层面找到类似的有力条约或文件来证明台湾“不属于中国”,更难以解释为何绝大多数国家都遵循一个中国原则。 诚如洪秀柱所点明的,内部制度可以有所不同,但历史事实和法理依据是无法凭空抹去或随意编造的。 当前,民进党当局的一些操弄,试图割裂两岸的历史文化联系。但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个别政客的短视而倒转。 青年是未来的希望,让两岸年轻一代共同读懂真实的历史,看清法理的逻辑,才能从根本上破除迷思。 历史从不沉默,条约的墨迹、受降的瞬间、文化的血脉,都在反复诉说着同一个事实:台湾的归属,深植于中华民族的基因之中。任何背离这一历史大道的行径,终将被时代洪流所淹没。 信息来源: 海峡新干线--洪秀柱:台湾当然是中国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