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0月PMI降至49.0%:制造业景气度放缓,新动能与服务业支撑经济韧性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智北京报道

“十一”假期前部分需求提前释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10月制造业企业生产和市场需求。

10月31日发布的10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当月制造业PMI降至49.0%,较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中断8月以来的上升趋势;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微升0.1个百分点至50.1%,重回扩张区间;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0%,虽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但仍位于临界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稳定。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10月经济活动相较上月或有所放缓,但总体仍有望保持韧性。”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首席统计师霍丽慧也表示,当前市场预期总体乐观。

制造业供需承压

10月,供需两端同步放缓。

从数据来看,生产指数为49.7%,较上月大幅回落2.2个百分点,自4月以来首次进入收缩区间;新订单指数为48.8%,环比下降0.9个百分点,市场需求有所回落。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10月制造业PMI下行存在季节性因素,过去十年中该指数10月环比9月“7降2升1平”,且今年中秋节落在10月,导致工作日减少,对生产端形成额外影响。剔除季节性因素后,内外需压力仍是主因。

霍丽慧表示,10月PMI的变化与“十一”假期前部分需求提前释放、国际环境更趋复杂密切相关。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8%,持续位于扩张区间,表明多数制造业企业对市场发展预期保持乐观。

从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位于52.0%及以上,产需两端较为活跃;纺织服装服饰、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两个指数均低于临界点,行业供需偏弱。

外需方面,10月美国高关税对全球贸易和我国出口的冲击显现,当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下行1.9个百分点至45.9%。

不过,制造业结构亮点突出,新动能持续发挥支撑作用。

装备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连续3个月环比上升,高技术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创今年以来新高,新动能行业价格联动向好。大型企业表现同样稳健,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0.9%和50.1%,均连续6个月位于扩张区间,产需持续释放,成为稳定制造业基本面的重要力量。

“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PMI分别为50.5%、50.2%,继续位于扩张区间,新动能明显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行业支撑作用持续显现。此外,消费品行业PMI为50.1%处于扩张区间,高耗能行业PMI为47.3%,较上月有所回落,景气有所分化。”李超表示。

他表示,随着“两新”“两重”等政策继续发力,城市工作以及整治“内卷式”竞争等逐步推进,相关行业将继续运行在规模稳定扩大、质量持续提升的趋势性增长路径。

服务业成经济稳定器

相对于制造业PMI来说,非制造业回暖明显。

数据显示,10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微升0.1个百分点至50.1%,重返扩张区间,其中服务业与建筑业呈现“一升一降”的差异化态势,消费与基建领域亮点显著。

“在国庆、中秋节日效应带动下,与居民出行消费密切相关的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60.0%及以上高位景气区间;同时,受‘双十一’促消费活动等因素带动,邮政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70.0%以上,业务总量加快增长。”李超表示。

节日消费与政策促动形成双重拉动。当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2%,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

尽管保险、房地产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仍低于临界点,但服务业整体预期乐观,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保持56.1%的较高景气水平,企业对行业发展信心较强。

值得注意的是,建筑业虽短期景气回落,但基建端已现加速迹象。10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9.1%,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不过,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55%以上,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较上月上升3.6个百分点,显示基础建设投资活动加速启动。

在王青看来,这一变化与政策发力密切相关:9月末以来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快推进,截至10月底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10月进一步安排5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用于化解存量债务与扩大有效投资,财政及准财政政策集中发力,为基建投资提供有力支撑,对当月宏观经济景气度形成一定支撑。

从综合PMI来看,10月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0%,霍丽慧表示,综合PMI由制造业生产指数(49.7%)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50.1%)共同构成,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稳定。

按照预测,后续随着宏观政策工具落地见效,经济稳定运行基础有望进一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