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河工新闻网

颁奖现场记者郑荣玺摄
河工新闻网讯(记者王井堪张青)匠心闪耀未来之城,数字赋能协同发展。11月1日上午,“数字京津冀赋能未来城”2025年京津冀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雄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落下帷幕。经过紧张激烈的巅峰对决,三大赛项奖项各有归属。大赛为各赛项前十名颁发证书,并给予物质奖励;各赛项前三名,被京津冀三地总工会联合授予“京津冀大工匠”荣誉称号,颁发奖杯和证书。北京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张鹏,天津市总工会副主席、党组成员张秀强,河北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韩立群,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新区总工会主席赵丰东等为获奖选手和“京津冀大工匠”颁奖。
河北省总工会代表队选手常杰、张宇琦分别获得数据安全管理员和无人机装调检修工赛项第一名,北京市总工会代表队选手张亚雄获得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赛项第一名。三位获得第一名的选手做了发言分享;三位裁判长分别就各执裁赛项进行了点评。
本次大赛由河北省总工会牵头,联合北京市总工会、天津市总工会共同主办。在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的大背景下,是三地总工会践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服务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又一有力举措。大赛决赛阶段于10月31日上午7:30鸣锣开赛,来自京津冀三地的90名技能精英汇聚雄安新区,同台竞技,一展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新风采。
雄安,这座承载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未来之城,作为数字技术与前沿产业深度融合的先行区,正以日新月异的面貌拔节生长。因此,大赛选择在此举办,寓意深远。大赛组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以大赛为纽带,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与雄安新区的未来定位紧密结合,通过弘扬工匠精神,激发广大职工投身数字经济主战场的热情,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储备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
决赛现场,既是技能的擂台,更是智慧与创新的赛道。在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的赛区,选手们面对复杂的机器人系统,按竞赛要求沉着冷静地进行程序调试与精度优化,每一个指令关乎智能操作的“神经中枢”;无人机装调检修工的赛场则充满了科技感,选手们眼疾手快,对无人机的飞控系统、传感设备进行精细组装与检修,确保这些“空中精灵”能够正常运行、精准执行巡检等任务;而在无形的网络空间中,数据安全管理员的比拼同样惊心动魄,他们构筑防线、分析漏洞、应对攻击,在数字世界充当至关重要“守门员”角色。
来自京津冀三地的90名选手,均是经过层层选拔的行业翘楚。他们代表着京津冀在先进制造、智能装备、网络安全等领域的一线技能水平。比赛中,选手们不仅展现了娴熟精湛的操作技艺,更体现了严谨细致的职业素养和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完美诠释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经过激烈角逐,圆满完成了所有赛程。在11月1日上午举行的闭幕活动上,最惊心动魄,当属大赛结果正式揭晓之时。获奖选手个个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笑容,坐席上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能够获得‘京津冀大工匠’的称号,我倍感荣幸,也深知责任重大。”来自河北省总工会代表队的获奖选手常杰激动地表示,“这次大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京津两地顶尖高手交流学习的平台。雄安新区的数字化场景让我们大开眼界,也让我们预见数字领域的技能人才无比广阔的未来。我将把这次比赛的收获带回工作岗位,带动更多工友一起进步,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次大赛的几位裁判长纷纷表示,大赛的成功举办,是京津冀三地工会组织深化合作、共育人才的生动实践。它如同一座桥梁,进一步打通了三地高技能人才交流互鉴的通道,它又如一剂“催化剂”,有效激发了区域内产业工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建功新时代的内生动力。
风起京津冀,潮涌未来城。随着本次大赛的落幕,一批新的京津冀数字领域的匠人已然诞生。他们如同播撒在数字沃土上的种子,必将在“数字中国”建设中践初心、担使命,带动更多劳动者投身到技能报国的宏伟事业中,为京津冀这一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在雄安这座正在崛起的现代化城市书写下产业工人队伍奋斗担当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