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国土重光丨铭记历史,《甲午之殇》今晚播出

台湾会馆,清末为了方便台湾举子来京应试所建。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料峭春寒之中,一位26岁的年轻人住进了这里。

他,叫汪春源,曾13岁中秀才,19岁中举人,此番进京赶考,更是踌躇满志。

然而,世事难料,仅仅数天之后,他却有家难回了。

知名台湾问题专家汪毅夫是汪春源的曾孙,通过研究清代《登科录》,获知了汪春源家族的早年情况。

△汪毅夫汪春源曾孙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

《登科录》里面注明了汪春源的曾祖父的名字,也注明了他的籍贯是民籍,汪家是在明代末年从福建南安搬到台湾台南的。

01

有文字记载以来,从三国到隋唐,很多人迁居台湾。从南宋开始,中国历代中央政府开始在台湾设治,实施行政管辖。

明末之际,荷兰殖民者强占台湾。

1661年,郑成功向侵占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发出招降檄文,慷慨庄严地宣布:“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经过近一年的战斗,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建立行政机构。

清政府统一台湾后,1684年,设立一府三县。府就是台湾府,辖三县,为台湾县、凤山县、诸罗县‌,‌隶属福建省管辖。

随着台湾的开发和被纳入中央政府的有效管辖,台湾人口迅速增多。到19世纪后期,台湾人口由明朝时的10万余人增至200多万人。台湾已经成为中国大地上农业繁盛、文教昌明的一片沃土。

02

然而,位居要冲、美丽富饶的中国宝岛招来了日寇的觊觎。

1871年,琉球船民在台湾南部被误杀。日本以此为借口声称交涉,派使臣到北京,妄称琉球居民是“日本国民”,向清政府提出抗议。

在随同使臣来华的人中,有一名日本陆军少佐——桦山资纪。此行,他还怀揣着一个秘密使命:“视察台湾”。

1873年,桦山资纪两次潜入台湾岛内。他伪装成商人,在台湾各地打探道路,绘制地图,了解少数民族情况,为武装侵略台湾做准备。

日本国会图书馆的宪政资料室保存着桦山资纪当年的日记:“此地地形虽高低不平,但并无真正险要之地,若要攻城,并非难事。”

日记中,还有关于台湾物产、民风的描述:“道路两旁多为沼泽、稻田、鱼塘,为富饶广阔之地,令人垂涎。”“人民谨慎有礼,可见教化之功,古风尚存,令人垂涎。”

桦山资纪的日记中一再提到“垂涎”,可见日本侵占台湾的野心昭然若揭。

1874年5月,日军中将西乡从道率军进犯台湾,在琅峤登陆。

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当地排湾人在首领阿禄父子带领下,埋伏于石门,准备凭借天险,痛击日军。

6月初,日军兵分三路侵入牡丹社。

作为中央政府的清廷立即做出反应。沈葆桢以“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的身份,率舰船抵达台湾,并紧急调集淮军火炮,才以武力最终逼退了日本侵略者。

03

1885年,台湾从福建省析出,设立台湾省,全称“福建台湾省”,是当时中国的第20个行省。

然而,台湾建省短短九年之后,一场战争如惊雷炸响,改变了包括汪春源在内很多台湾人的命运。

1894年7月25日,日军突袭中国军舰及运兵船,挑起了甲午战争。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9月17日上午,北洋舰队在完成护航任务返航时,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黄海海面遭到日本联合舰队的偷袭,双方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海战。

海战中,北洋水师的主力舰之一定远舰腹中炮起火,日舰乘势向定远舰扑来。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立即下令开足马力,驶出定远舰之前,直接向日舰吉野号撞去,决心与其同归于尽。日舰连发群炮,邓世昌及全舰大多官兵壮烈牺牲。

几个月后,日军向刘公岛、日岛及威海卫港湾内的北洋舰队发起猛攻,定远舰被鱼雷击中搁浅。为避免落入敌手,定远舰管带刘步蟾派人将定远舰炸毁,然后自尽。两天后,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派李鸿章任和谈代表,赴日本谈判。日本马关春帆楼中,李鸿章被迫在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上签字。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等。

消息传出后,举国上下,群情激愤。

04

1895年,农历四月初四,北京城暴雨如注。在都察院门口,几位举人手捧长卷上书冲了进去。为首的就是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汪春源。

这份泣血上书,从时局、地理、军事、民心等几方面详加剖析,字里行间充满了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

他们慷慨陈词,发出“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的豪迈誓言,充分展现了台湾同胞宁可战死,也决不投降的坚定决心和民意呼声。

这是台湾同胞反对割台的最早公开请愿,是中国科举史上交出的一份最悲壮的“答卷”。

这一爱国壮举揭开了“公车上书”的序幕。康有为在《自编年谱》中记载,台湾举人“垂涕而请命”的悲壮场景,激发他联合十八省在京会试的举人于1895年5月2日联名上书,要求光绪皇帝拒和、迁都、变法。

然而,轰轰烈烈的“公车上书”并未阻止既成的事实。甲午之殇,割让台湾,四万万人齐下泪。自此,光复台湾成为中国收复失土、实现统一,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实现复兴的奋斗目标之一。

敬请收看今天(11月1日)

CCTV-122:30档

《国土重光—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

《甲午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