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荷兰正式宣布 10月31日路透社刚报道,荷兰正式启动2025年光刻机出口新规——不光直接禁了ASML向咱们出口DUV设备,管制范围还又扩大了,连敏感领域的新合作都一刀切禁止。 谁能想到,如今在光刻机领域说一不二的ASML,40年前还是飞利浦弃之不用的“包袱”。1984年,深陷财务困境的飞利浦把自家光刻机业务拆出来,跟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合资成立ASML,当时没人觉得这桩买卖能成——毕竟那时的光刻机市场,美国企业才是绝对的主角。可ASML硬生生靠“抱团取暖”杀出一条血路:德国蔡司的光学镜头、美国Cymer的激光器、比利时的精密机械,全球顶尖技术全往它的设备里装,这才攒出了后来垄断市场的“神器”。 可这份风光背后,藏着ASML最致命的软肋——它的供应链从来不是荷兰独有的。就拿这次被禁的DUV设备来说,里面的核心控制系统带着美国技术烙印,这就给了美国插手的借口。2025年10月美国国会甩出来的报告说得直白,称ASML 2024年卖给中国的设备占其DUV总销量的70%,还硬扯“涉及国家安全”,逼着荷兰加码管制。报告一出,ASML股价当天就跌了4%,从650欧元直滑到620欧元,股东们用脚投票的态度再明显不过。 ASML其实早就跟这种“被架着走”的滋味较过劲。前CEO温宁克去年就公开吐槽,中美芯片战根本是“意识形态之争,而非实质问题”,现任CEO富凯更直接点破,美国的限制越来越像“出于经济动机”。可吐槽没用,荷兰政府的审批权攥在手里,2023年搞的数据豁免机制还能让ASML悄悄卖货,2024年就开始收紧许可,到2025年干脆连DUV都彻底禁了——说到底,还是架不住美国的压力。 最难受的恐怕是ASML的供应商们。德国蔡司早把中国当成“生命线”,2025年财报会上直接摊牌要继续供货,毕竟光刻机的镜头离了它不行,它的业绩也离不了中国市场。荷兰本土那些做精密轴承的小厂商更实在,表面听话,暗地里把货先运到东南亚换包装再发中国,内部人直言“丢了中国客户就得破产”。这些企业比谁都清楚,ASML的垄断不是荷兰一家的功劳,是全球产业链喂出来的,现在非要拆链条,最先疼的是自己。 这波禁令砸下来,中国这边也早不是被动挨打的状态。中芯国际曾有台2022年买的DUV,因为配件断供三个月没换激光器,生产良率从98%跌到82%,这份教训逼着国内企业加速突围。上海微电子今年5月已经把28nm浸没式DUV送样中芯国际,成本比ASML同级别设备低40%,维护响应还更快,现在国内市场份额已经超80%。连中科院都拿出了新路子,8月交付的纳米压印设备能搞定10nm级制程,根本不走ASML的老路。 说穿了,荷兰这纸新规就是场“损人未必利己”的博弈。ASML 2024年对华营收占比还高达50%,如今硬生生要砍掉这块肥肉;荷兰政府一边冻结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一边看着大众、宝马因芯片断供哭求解决办法,两头不讨好。更讽刺的是,光刻机核心部件离不开高纯度稀土,中国刚出台的出口审批机制,精准掐住了供应链的另一头。 一边是美国的施压命令,一边是丢了就活不下去的中国市场,荷兰政府这步棋走得简直左右为难。而ASML的故事更透着无奈:靠全球合作站上顶峰,如今却要为地缘政治买单。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