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起,中国正式升级对荷兰的稀土出口管控,新规作出明确界定:其一,任何光刻机,只要含有不低于0.1%的中国来源稀土成分,无论其最终产自何地、途径哪里,都必须向中国申请出口许可,并详尽披露其用途、用量及最终用户,其二,对用于制造14纳米及更先进逻辑芯片、高端存储芯片的关键设备及材料,启动更为严格的“逐案审批”制度。 别小看稀土这 17 种金属,它可不是普通的 “工业维生素”,而是高端制造的 “命门”。ASML 的 EUV 光刻机,单台就得用 50 多公斤稀土,里面的钕铁硼磁体管着纳米级定位,氧化铈抛光液能把芯片晶圆磨得比镜子还平。没有这些中国稀土,再先进的光刻机也只是一堆废铁,根本造不出 7 纳米、5 纳米的高端芯片。 全球 90% 以上的稀土精炼产能都在中国,这可不是吹出来的。美国挖出来的稀土矿石,纯度才 92%,离芯片需要的 99.99% 差得远,最后还得运到中国提纯。 澳大利亚的稀土矿看着多,却没本事搞重稀土分离,核心技术攥在我们手里。这种 “挖矿容易提纯难” 的格局,让西方想建 “去中国化” 供应链,从一开始就卡了壳。 最慌的当属荷兰 ASML。2025 年第三季度,中国市场占了它 42% 的销售额,光是 DUV 光刻机就贡献了七成收入。可新规一出来,它的库存稀土只够撑两个月。 之前还嘴硬说 “库存充裕”,背地里却急着游说荷美政府找替代方案。一旦稀土供应跟不上,它的 EUV 光刻机月产量得减 15 到 20 台,一年要亏 43 亿欧元,交货周期从 12 个月硬生生拉长到 18 个月。 台积电、三星也跟着慌了神。台积电 2024 年 96% 的稀土都从中国进口,5 纳米以下先进制程几乎离不开中国稀土。 它在美国建的 400 亿美元工厂,本想 2025 年量产 4 纳米芯片,现在稀土只够撑 30 天,调试进度直接放缓,英伟达的 AI 芯片订单都要延误。三星的先进芯片生产线也一样,缺了中国稀土,良率根本上不去。 这哪是简单的资源管控,分明是对西方技术封锁的精准反制。 之前美国禁售 7 纳米以下芯片设备,日本限制 23 种半导体设备出口,荷兰直接不让 ASML 卖 EUV 光刻机给中国,联手把我们卡在 14 纳米门外。现在我们用稀土还手,你卡我的技术,我就掐你的资源,这叫一报还一报。 美日澳急着组联盟想摆脱依赖,结果闹了个笑话。美国砸 4 亿美元扶持本土企业,可重稀土分离产能要到 2028 年才成型。 日本承诺转让技术,却忘了高端磁体制造要数百道工序,几十年的工艺数据根本没法靠一纸协议复制。澳大利亚的稀土矿运到国外加工,成本比中国高 3 倍,根本没竞争力。特朗普说 “一年后稀土多到用不完”,纯属自欺欺人。 欧盟也跟着焦虑,推出什么 “RESourceEU” 计划,想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可现实是,2030 年前欧盟本土稀土产能只够自己用 8%,剩下的 92% 还得进口,其中 75% 还是来自中国。西门子的风电生产线已经因为缺稀土磁材,产能减了 20%,再这么折腾,损失只会更大。 中国可没想着断供,只是要公平。之前我们一直稳定供应稀土,支撑全球科技产业,可西方一边享受着便利,一边用技术封锁打压我们。现在新规明确说了,合规的申请都会批,我们反对的是把中国稀土用在军事等敏感领域,反对的是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的双重标准。 更关键的是,我们的国产替代正在加速超车。上海微电子的 28 纳米光刻机已经规模化量产,成本只有进口的七分之一,上半年交付量翻了倍。 中芯国际 14 纳米产能良率突破 90%,长江存储的 3D NAND 也实现量产。ASML 最害怕的事情正在发生:以前的最大客户,现在变成了最强对手。 这场稀土博弈,本质上是规则话语权的争夺。中国不再是只卖资源的 “卖家”,而是要制定游戏规则的 “玩家”。西方想靠技术霸权卡我们的脖子,却忘了他们的高端制造,早就离不开中国的稀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