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致辞引发的掌声与争议:台湾精神岂能脱离一个中国? 郑女士就任国民党主席时的致辞,当她讲到我们不止代表中国国民党,更代表台湾精神台湾价值,台下掌声雷动。我看到摄像师给了马英九一个特写,马先生使劲鼓着掌,情绪激动,似乎要掉眼泪。不得不承认,郑丽文的演讲,是和李敖大师排在一起,最感人最有激情的演讲。她说国民党要把最坏的时代变成最好的机会,我也忍不住鼓起掌来。演讲一靠激情,二靠文字。郑女士激情澎湃,文字也是深得汉语言精髓。 但激动劲儿过去之后,再回头琢磨这段致辞,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打开社交平台翻了翻,发现不少网友跟我有一样的困惑——“台湾精神”“台湾价值”听着挺振奋,可这两个词的边界到底在哪?要知道,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也是基于历史、法律、文化和国际关系准则的不容置疑的定论。所谓的“台湾精神”,本质上应该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台湾地区的具体体现,比如台湾同胞身上的勤劳、坚韧,还有两岸共同传承的中华文化基因;而“台湾价值”,更该是两岸共同追求的和平发展、民生幸福,而非被刻意剥离出中国语境的“独立”符号。 有网友直接在评论区点破:“演讲再激情,文字再优美,一旦踩了‘一个中国’的红线,就失去了根本。”还有人拿马英九的反应举例,说马先生过去一直主张“九二共识”,强调两岸同属一中,这次在台下激动鼓掌,不知道是没意识到“台湾精神”表述里的模糊地带,还是另有考量。更有人翻出李敖大师的过往言论,李敖一生都坚定反对“台独”,始终强调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把郑丽文的演讲和李敖放在一起比较,本身就忽略了最核心的立场问题——李敖的“感人”,是建立在维护国家统一基础上的,而如果“台湾精神”被解读成“台独”的幌子,那再激情的演讲也只是空中楼阁。 再看“把最坏的时代变成最好的机会”这句话,其实两岸同胞都期待国民党能拿出实际行动。什么是“最坏的时代”?对台湾来说,当前最大的风险就是“台独”势力勾连外部势力,破坏两岸和平稳定,导致台湾民众的利益受损。什么是“最好的机会”?显然是回到“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推动两岸恢复交流合作,让台湾民众能共享大陆发展的红利,比如农产品能更顺畅地进入大陆市场,台湾青年能有更多来大陆求学、就业的机会。可如果连“一个中国”的立场都模糊了,所谓的“机会”不过是镜花水月。 现在网上的讨论还在发酵,有人支持郑丽文的演讲风格,觉得能提振国民党士气;但更多人关注的是立场问题,毕竟对两岸关系来说,立场比言辞更重要。你怎么看?是觉得“台湾精神”的表述需要更明确的界定,还是认为国民党应该先在“九二共识”上亮明更清晰的态度?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