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中美贸易格局变了:普通人能摸到的“拉锯感” 2018年贸易战打响后,中美贸易

中美贸易格局变了:普通人能摸到的“拉锯感” 2018年贸易战打响后,中美贸易从“硬碰硬”变成了如今的“边打边谈”,变化早渗透到柴米油盐里。 最直观的是“关税拉锯”影响物价。2024年美方把电动车关税提至100%,2025年4月又加码到145%,不少进口车价飙涨,而中方反制让美国大豆一度涨价,超市食用油跟着贵了一截。好在2025年10月吉隆坡谈判后,24%的高关税暂停一年,海淘族发现部分家电价格悄悄降了点。这种“涨了又降”的反复,成了消费常态。 产业链“绕圈子”更明显。美国搞技术封锁,2023年限制14nm以下芯片出口,手机厂商要么用成熟芯片,要么把部分组装搬到越南 。2025年中方反制稀土管制,进口稀土的美企成本上升,最终还是摊到消费者身上。但普通人也发现,国产芯片手机越来越多,2024年半导体出口还涨了21.4%,选择更丰富了。 贸易伙伴“换圈子”成新趋势。2025年中美贸易额二季度跌到19年来最低,而中国对东盟出口涨了11.3%。超市里巴西大豆油、东南亚产的小家电变多,美国车厘子不再是唯一选择。民营企业也更给力,占了外贸额的65%,不少平价国货开始走出国门。 未来大概率是“斗而不破”:芯片、新能源这些高科技领域还会争,但农产品、日用品会保持合作。对普通人来说,既要习惯进口货的价格波动,也能享受到国产升级的红利,这种“边适应边选择”的日子,或许还要过一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