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专家杜文龙提醒,美国这次南海坠机事件,我们不能光看热闹,看表面。不排除美国进行各种其他的侦察行动和测绘行动。这是我们必须引起警惕和关注的。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说,如果美方有要求,中方可以提供援助。 10 月 26 号下午,“尼米兹” 号航母的甲板上,MH-60R 直升机刚升空两分钟,尾部传动系统就发出刺耳异响。螺旋桨 “咔嚓” 断成数截,机身像失控的铁疙瘩 “扑通” 砸进深海,3 名机组人员紧急弹射才侥幸获救。 谁能想到,27 分钟后剧情再反转,一架 F/A-18F 战斗机返航时发动机突然停摆,飞行员在距海面 300 米处惊险跳伞,战机带着火光坠入 3000 米海底。半小时内两机接连 “喂鱼”,2.7 亿美元瞬间打水漂,这哪是军事部署,分明是现场翻车 看热闹的人只当是巧合,军事专家杜文龙却点破关键:这绝不是简单的机械故障,美军大概率借着飞行掩护,在偷偷搞侦察测绘。 要知道,坠毁的 MH-60R 本就是南海 “侦察尖兵”,专门负责记录海域地形、水文数据,这些都是实战级别的关键情报。而这一切,都发生在美日菲等国密集军演的敏感节点上。 就在坠机前半个月,美菲主导的 “萨马萨马 2025” 军演刚落幕,澳大利亚、日本、法国等国扎堆参与,反潜、水面战等实战科目占比大幅提升,完全没了以往人道主义救援的 “温和面孔”。 更早之前的 4 月,美菲 “肩并肩” 军演更是直接把 NMESIS 反舰导弹系统部署到吕宋岛北部,还动用了射程超 1800 公里的 “战斧” 巡航导弹系统,明摆着要在南海搞军事威慑。 美军自己早已是疲态尽显。“尼米兹” 号从 3 月出海就没好好休整,先闯地中海,再转中东,最后扎进南海连轴转,舰载机年飞行时长比五年前激增 37%,维护周期却被压缩 40%。 涉事的 F/A-18F 机龄超 12 年,早该被 F-35C 取代,却因新战机交付延迟被迫超期服役,光是 2025 年同类战机就已坠毁 7 架。 要命的是,联邦政府停摆导致官兵薪资拖欠,家属要靠救济度日,军心涣散之下,连设备预检都能省则省,这样的状态还硬要挑衅,不出事才怪。 这边美军忙着打捞残骸,那边菲律宾的动作也没停。刚接过东盟轮值主席国的马科斯,一边喊着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谈判,一边却拒绝从仁爱礁撤离,还批评中方黄岩岛保护计划 “侵犯主权”。 面对这盘复杂棋局,中国的应对既坚定又从容。美军战机刚坠毁,湛江海事局就发布禁航通知,10 月 27 日至 11 月 15 日在南海部分海域开展试验,用实际行动掌控节奏。 这些年我们早已织密南海防御网,永暑礁、美济礁、渚碧礁连成战略支点,400 公里探测距离的雷达搭配反隐身无人机,让隐形目标无所遁形。 海警更是 24 小时常态化巡航,2025 年前三季度已开展 132 次维权执法,非法船只平均驱离时间缩短至 11 分钟。 上次美军驱逐舰想替菲律宾站台,逼近黄岩岛,中国 054A 护卫舰立马抵近监视,苏 - 30MKK 战机挂弹以 60 米近距离驱离,用 “海警处置、军队兜底” 的组合拳粉碎挑衅。 而外交部那句 “若美方有需要可提供援助” 的表态,更是尽显底气 — 既讲人道主义,又暗含对局势的绝对掌控力。 美媒还想把坠机歪曲成 “威慑信号”,却忘了布朗大学的数据不会说谎:美军在印太地区军事活动强度飙升,但装备老化、预算紧张、人员疲惫的三重压力,早已让其威慑力大打折扣。这次连环坠机,不过是美军战略野心远超自身实力的必然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