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爷 65 岁,抽了 40 年烟,去年咳得厉害才戒,最近又捡起来,结果上周咳血进了医院。很多老人觉得 “抽了一辈子,戒不戒无所谓”,可这想法真的对吗?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李教授就说过,60 岁后身体机能本来就在下降,吸烟带来的伤害会更明显。不是说老了抽烟就一定马上出大事,但风险会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大,所以 60 岁以后抽烟,有 6 个 “不吸” 一定要记牢。 刚睡醒千万别抽烟。老人早上醒来,身体还没从睡眠状态缓过来,血压、心率都不稳定。这时候点根烟,尼古丁会快速刺激血管,很容易让血压突然升高,对心脏和脑血管都特别不友好。王阿姨家老伴就有过早上抽烟后头晕站不稳的情况,后来医生说就是刚醒抽烟闹的,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早上一睁眼就拿烟了。 吃完饭也别着急抽。老人们常说 “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可实际上饭后身体的血液都集中到肠胃帮助消化,这时候抽烟,有害物质吸收得更快,对肠胃黏膜的刺激也更大。而且还可能影响营养吸收,本来老人就需要补充营养,这么一折腾,身体就更难吸收好东西了。 感冒咳嗽的时候不能抽。老人感冒咳嗽,呼吸道本来就处于敏感状态,黏膜已经受了刺激。这时候抽烟,烟雾里的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会加重呼吸道的炎症,可能让咳嗽更厉害,还容易引发支气管炎甚至肺炎。邻居刘大爷去年冬天感冒咳嗽还抽烟,结果普通感冒拖成了肺炎,住了半个月院才好。 运动前后别抽烟。运动前抽烟,尼古丁会让血管收缩,影响血液供应,运动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缺氧、头晕的情况;运动后身体需要补充氧气,排出代谢废物,这时候抽烟会把有害物质吸进身体,不仅影响运动后的恢复,还可能给心脏增加负担。 情绪波动大的时候不吸。老人情绪不好,比如跟家人拌了嘴、心里烦躁的时候,千万别想着靠抽烟缓解。情绪波动时,血压本来就容易不稳定,再加上香烟的刺激,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问题。而且抽烟根本解决不了情绪问题,反而可能让情绪更差。 吃药期间绝对不能抽。很多老人都需要长期吃药,比如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等。香烟里的有害物质可能会和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甚至产生一些不好的反应。比如吃降压药的时候抽烟,可能会让降压效果打折扣,血压控制不好。所以吃药期间一定要远离香烟,要是不确定,就问问医生。 可能有些老人会说,“我抽了一辈子,戒了会不会有反应?” 其实现在有很多帮助戒烟的方法,比如可以去社区医院咨询医生,用一些科学的辅助手段。而且哪怕 60 岁以后才戒烟,身体也会慢慢恢复,比如咳嗽会减轻,呼吸会顺畅很多,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降低。 戒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为了自己的身体,为了能多陪家人几年,这点付出是值得的。记住这 “6 不吸”,慢慢减少抽烟的量,一步一步来,总会成功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