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你以为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很弱?那是虚幻!实际上1978年以前,中国的重工业和军事

你以为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很弱?那是虚幻!实际上1978年以前,中国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很强大。大家30年饿着肚子,拼死拼活攒出来的轻重工业,都已经相当强大。   总有人说改革开放前中国啥都没有,穷得叮当响,可没人想想刚建国的时候咱们手里那点家底有多寒酸,解放前全国钢产量最高的时候才92万吨,这点量放后来,连个小乡镇的钢铁厂都不够用,像点样的工厂全挤在沿海,内地别说造机器了,好多地方的人连机器长啥样都没见过,飞机汽车更是想都不敢想的稀罕玩意儿。可就是这么一副烂摊子,中国人硬是用30年时间,砸出了实打实的工业骨架。   先说说能源这块硬骨头,1949年那会儿,全国一年产的原油才12万吨,老百姓点灯用的煤油都得从国外买,人家都指着咱们脊梁骨叫“贫油国”。可从50年代开始,玉门、克拉玛依油田陆续出油了,到1960年大庆油田那场惊天动地的会战,几万石油工人在荒无人烟的地方挖地窝子住,啃着冻得硬邦邦的窝头,硬是把这块“工业血液”宝地给挖了出来。   到1978年,原油产量直接飙到1亿吨以上,一下子就成了世界上能产油的主要国家之一,再也不用看别人脸色要油了。电力也没落下,甘肃的刘家峡水电站、湖北的葛洲坝水电站都建起来了,三线地区的发电量从1964年的149亿度涨到1975年的635亿度,等于短短11年就多了好几个“电力心脏”。   钢铁和机械工业更是换了个样。刚建国那几年,连个钉子都得从国外进口,可到70年代末,光三线地区就建了984个钢铁厂,攀枝花钢铁基地在深山里从啥都没有开始建,还能炼出特种钢材;重庆特殊钢厂、成都无缝钢管厂这俩厂子,直接撑起了西南地区工业的半边天,工业总产值比1964年翻了四倍半。   机械制造也不含糊,重庆、成都、贵阳这些原来靠种地的城市,硬生生被建成了新的机械工业基地,到1979年,这些地方造机器的能力,差不多赶上1965年全国的水平了,小到机床、大到发电机组,基本都能自己造。   最让人提气的还得是军事工业,这可是实打实的“保命家底”。从60年代开始搞三线建设,把1100多个重要的项目都搬到深山里,光投进去的钱就有2052亿元,占了当时全国基建投资的40%。   重庆的常规武器基地能大批大批生产轻重武器,产量差不多占全国的一半;贵州、陕西的航空工业基地建了125个项目,造飞机的能力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当年空军主力歼-6战机就是在这儿造出来的。   四川的航天基地更厉害,有96个项目撑起了战术导弹和运载工具的研制,咱们国家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第一枚远程导弹,还有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绝大部分研制和试验的基地都在三线的深山里。   估计有人忘了,1964年苏联把所有专家都撤走了,连图纸都带走了,西方还一个劲儿地封锁咱们,可中国人硬是靠自己琢磨,搞出了核潜艇,1970年下水的时候,全世界都惊呆了。   还有那些配套的基础工业,西南铝加工厂当时是全国唯一能生产大型军用铝锻件的厂子,西昌的有色金属基地撑起了军工原材料的需求,10种有色金属的产量占了全国的一半。这些都不是花钱买来的,是工人师傅们拿着算盘算数据,用榔头一点点敲零件,慢慢攒出来的。   交通更是打通了工业的“任督二脉”。三线建设那十几年里,新修了川黔、成昆、湘黔等10条铁路干线,新增的铁路里程有8046千米,占了全国同一时期新增里程的55%,原来三线地区的铁路只占全国的19.2%,到70年代末直接涨到34.7%。   公路也多了22万多千米,西北、西南的深山里第一次通了汽车,把油田、钢厂和军工基地都串成网了。要知道修成昆铁路的时候,每修一公里就有两名战士牺牲,这些路哪儿是铺的铁轨啊,根本是用血汗铺出来的。   当然了,那时候老百姓日子确实苦,粮食不够吃是常事儿,但没人抱怨啥。东北的军工工人从解放战争的时候就跟着共产党干,4年里造了2800多万发子弹、300多万发炮弹,给全国解放打了基础;大庆油田的工人们喊着“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1976年就实现了一年产5000万吨原油,还连续27年保持高产稳产。他们都明白,没有这些重工业打底,国家就站不起来,就得受别人欺负。   所以说,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不是弱,是把每一分力气都用在了该用的地方。那些深山里的工厂、荒原上的油田、铁轨上的血汗,攒下的是能造导弹、原子弹的工业底子,是不被别人卡脖子的底气。要是真弱,怎么能在被封锁的时候搞出两弹一星?怎么能建起占全国三分之一工业固定资产的战略后方?这些实打实的成就就摆在那儿,不是谁说一句“弱”就能抹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