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日,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主承办的“2025上海优秀民营院团获奖剧目赴长三角(安徽)等地宣传推广巡演活动”在“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的安徽芜湖举行。



11月1日,上海现代人剧社沉浸式音乐剧《小城之春》,在安徽芜湖鸠兹演艺小镇上演

11月1日,上海优秀街头艺人董亦含、林晓明、杜烁辰在安徽芜湖鸠兹演艺小镇表演


上海文慧沪剧团《经典沪剧折子戏专场》登陆小镇梨园堂古戏台
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总召集人韦芝表示,安徽近年来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演艺创新”模式,获得了很多积极的成果。今年把上海赴长三角推广演出的首日活动落户安徽芜湖举办,正是对“以文化赋能区域协同”战略规划的生动践行。“通过联手探索合作,进一步促进沪皖之间建立更紧密的合作通道。”江苏太仓大剧院总经理马敏辉笑言,“差点没有买到周末来芜湖的高铁票,车厢里站满人,足见两地往来人气之旺。”
来自沪皖两地的民营演艺机构负责人、剧团和创作骨干的代表围绕“创新发展与区域共建”展开深入交流,既有对艺术创作规律的思考,也有对民营院团生存与成长路径的实务探讨。
“让沪剧在徽派建筑里唱出新韵味。”上海文慧沪剧团团长王慧莉表示,今年为赴安徽芜湖推广演出,特意选取了与江南文化同源的经典折子戏,希望通过艺术表演消除地域隔阂,“我们将继续以真实人物和现实题材为创作方向,让沪剧焕发新的生命力”。上海现代人剧社艺术总监张余提出,文旅融合的关键在于实现文化内容与旅游体验的双向赋能,“为适配安徽古建筑的演出场地,我们专程调整《小城之春》的舞台布置,让剧情与场地更好地融合一体。”上海开心麻花总经理汪海刚结合沉浸式喜剧《疯狂理发店》运营案例提出,“长三角城市文旅消费需求差异明显,针对不同城市的特点,可尝试打造差异性的合作模式,降低院团落地成本的同时,也能为当地注入持续演艺活力。”
上海新东苑沪剧团沈慧琴团长在交流中谈到,民营院团的发展既要守住自身特色的“本”,又要思考开阔视野,拓宽交流的平台,吸取更多元文化元素的“源”,更贴合当下演艺市场和观众的需求。
芜湖鸠兹演艺小镇营销总经理欧思佩介绍了演艺小镇“以戏兴镇、以文促旅”的发展规划,并表示:“这次活动不仅是演出,更是沪皖文旅资源对接的‘催化剂’,期待以此为契机引入更多上海优质演艺项目”。
三场来自上海的特色专场在芜湖鸠兹演艺小镇上演。从传统戏曲到沉浸式音乐剧,从剧场演出到街头文化,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充分彰显上海民营院团的多元创演实力。
上海文慧沪剧团《经典沪剧折子戏专场》登陆小镇梨园堂古戏台,既有传统老戏《阿必大》,又有来自异域的《断线风筝》,更有经典现代戏《深秋的泪痕》。沪剧唱腔在徽式建筑黛瓦飞檐中相映成谐。
上海现代人剧社沉浸式音乐剧《小城之春》,在“李鸿章之子李经方故居”的百年院落中庭上演,青砖黛瓦成为天然布景,层层封闭式的院落与剧中人物要冲破旧时代禁锢、走向新生活的心境交织相融,令观众在情境逼真的环境中体验到比剧场更强烈的感染力。
上海优秀街头艺人董亦含、林晓明、杜烁辰刚获评2025年度“最受观众欢迎”。他们在演艺小镇广场的弹唱,将音乐融入街景。
据介绍,11月3日-11月8日,上海文慧沪剧团、上海新东苑沪剧团、上海勤苑沪剧团、上海彩芳沪剧团等携经典沪剧和优秀折子戏专场赴江苏太仓大剧院联袂驻场演出。
本届赴长三角展演剧目遴选自2025年上海市优秀民营院团展演获奖作品,不乏连演上百场的佳作与屡获殊荣的原创力作。
今年活动期间将同步举办“文旅演艺融合交流会暨民营院团骨干培训班”,围绕“民营院团的传承与创新实践”“演艺品牌建设”“文旅融合发展趋势”等话题,分享沪皖演艺的实务经验与案例,推动思想共识与资源探索。
韦芝总结,今年活动注重交流文旅融合的成果,注重当地观众的参与,使上海民营院团的优秀艺术成果更贴近大众,这不仅是区域文化交流的务实行动,更是对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的积极探索。
自2018年以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与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持续推动“上海优秀民营院团赴长三角推广展演”活动,从单一演出逐年升级为“作品展示+深化交流+资源对接”的综合平台。未来,市演协将继续携手长三角各兄弟城市,共同建设全国民营院团演艺文化生态圈,为长三角观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演艺产品。
栏目主编:施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