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84年贺子珍逝世后,上海要求一切从简,就连骨灰也被李敏带回家,准备放在上海烈

1984年贺子珍逝世后,上海要求一切从简,就连骨灰也被李敏带回家,准备放在上海烈士陵园。但遭到贺敏学反对,贺敏学认为,妹妹(贺子珍)是中央直管干部,怎么能这么对待?于是写信给中央。   邓小平见信后,马上做出批示,贺子珍的骨灰必须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一室,所有中央领导必须送花圈。   邓小平一句话,让贺子珍的丧礼规格直接提升。在邓小平眼里,贺子珍不光是他的战友,而且还有几个特殊原因,足以让贺子珍对得起高规格。   第一,贺子珍是陪伴毛泽东度过最艰苦十年的革命伴侣。 1928年至1937年,正是中国革命屡遭重创、濒临绝境的艰难岁月。从井冈山根据地的初创与巩固,到中央苏区的建立与反“围剿”斗争,再到长征路上的生死跋涉,贺子珍始终陪伴在毛泽东身边。她既是机要秘书,打理文书事务、传递重要信息;又是生活伴侣,在物资匮乏的环境中照料其起居;更在政治风浪中坚定支持革命主张。 这十年间,革命队伍多次面临生死考验,贺子珍以女性的坚韧与智慧,成为毛泽东最可靠的精神支撑,这段经历在党的革命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 第二,贺子珍为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长征路上的负伤更见证了她的英勇无畏。 1934年长征途中,在贵州盘县附近的一次空袭中,为掩护伤员钟赤兵,贺子珍不幸被敌机扫射击中,头部、上身及四肢共嵌入17块弹片。在没有麻醉药的简陋条件下,医生为她施行手术,她强忍剧痛始终未吭一声,最终浅层弹片得以取出,深层弹片却伴随了她一生。 此前在井冈山斗争中,她还曾自告奋勇联络兄长贺敏学等人,将关键大炮抬上黄洋界,为保卫根据地立下奇功。她的贡献早已超越性别界限,用热血与伤痛书写了革命者的忠诚。 第三,贺子珍是最早登上井冈山的女红军,其革命资历堪称深厚。 1927年8月,在敌军进攻永新后,贺子珍随袁文才、王佐的队伍登上井冈山茅坪,成为井冈山上第一位女共产党员。而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抵达井冈山则是在1927年9月,比贺子珍上井冈山晚了近一个月。从永新暴动中参与营救革命同志,到井冈山根据地创建初期负责妇女工作与宣传任务,她亲身参与了红色根据地从无到有的全过程,是井冈山精神的早期践行者与见证者。 第四,贺子珍身后的贺家,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与贡献。 兄长贺敏学作为永新县农民自卫军副总指挥,1927年曾被捕入狱,在狱中仍秘密组建党支部坚持斗争。他参与创建赣西农民自卫军,协助改造袁文才、王佐部队,在龙源口大捷中率赤卫大队歼灭敌军一个团,此后还参加了五次反“围剿”、南方三年游击战及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建国后又投身多地建设,堪称终身革命的典范。 小妹贺怡同样投身革命洪流,在白色恐怖中从事地下工作,曾因革命事业受挫与亲人离散,绝望之际险些吞金自杀,用生命诠释了对信仰的坚守。贺家满门忠烈,早已与革命事业融为一体。 总之,贺子珍的高规格丧礼合情合理。她既是井冈山革命火种的守护者、长征路上的英雄战士,也是革命伴侣的典范,更承载着贺家满门忠烈的荣光。邓小平的批示,是对一段革命历史的尊重,对一位老革命家功绩的认可。将其骨灰安放在八宝山公墓一室,让中央领导集体共同送别,这份待遇,她当之无愧,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