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新加坡的衰落始于大量印度人的引入。有人预测,用不了十年,印度裔将成为新加坡的主要

新加坡的衰落始于大量印度人的引入。有人预测,用不了十年,印度裔将成为新加坡的主要群体,而华人或将成为少数,这都怪新加坡领导人的目光短浅。 新加坡为了把自己打造成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眼瞅着本地年轻人不够用,就一门心思盯上了印度,全然没顾上这举动正把新加坡往人口结构颠覆的沟里带,衰落的苗头从大量印度人涌入那天起就藏不住了。 毕竟新加坡就巴掌大点儿的地方,2023年常住人口才刚凑够591.76万,真正的本地居民也就390来万,这点人要撑起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架子,简直是杯水车薪。 劳动力市场里40%都是非本地居民,高端人才缺口大到藏都藏不住,领导人眼里只看到了缺口,没瞧见背后的风险,一门心思跟印度签了人才引进协议,这协议一签,印度裔人口跟坐了火箭似的往上窜,从原本的不足2%一路涨到了7.4%,翻了三倍还多,这增速可比华人快多了。 照这架势,十年内印度裔要是真成了主要群体,一点都不意外,毕竟华人占比虽说还维持在74%左右,但架不住印度裔的增长势头猛,就像温水煮青蛙,等反应过来的时候早已经晚了。 政治领域的渗透更是肉眼可见的明显,2023年新加坡总统选举,印度裔的尚达曼直接以70.40%的高票当选,要知道这可是248万人投票选出来的结果,能拿到这么高的支持率,说明印度裔在政坛的影响力早就不是小打小闹了。 更别提国会里还稳稳坐着3位印度裔政要,这些位置可不是摆着看的,政策倾斜的苗头已经藏不住了。 要知道尚达曼祖上就是斯里兰卡的泰米尔人,之前还当过副总理、财政部长,手握实权这么多年,身边自然聚拢了不少印度裔精英,这种人脉网一旦铺开,华人在政坛的话语权只会越来越弱,等到印度裔真的掌握了主导权,当初定下的那些偏向华人的社会规则,指不定就得改弦更张。 经济上的挤压就更直接了,新加坡心心念念的金融、AI、软件这些高薪行业,早就成了印度裔的天下。这帮印度精英大多是高种姓出身,打小接受顶级教育,英语说得溜,还特别懂西方的游戏规则,新加坡金管局搞“监管沙盒”吸引金融科技人才,说白了就是给他们量身定做的通道。 看看硅谷就知道,谷歌、微软、Adobe这些科技巨头的CEO全是印度裔,他们最擅长抱团取暖,先来的帮后到的铺路,建协会、给资金、搭人脉,这套玩法早就被搬到了新加坡。新加坡第十大富豪RajKumar父子就是印度裔,主营地产和投资,在商界呼风唤雨,本地华人企业想跟他们竞争,难度堪比登天。 而且这些印度裔还特别会抢高端岗位,25岁到64岁的华人转行者里,还有近两成人会减薪,可印度裔靠着圈层优势,几乎很少遇到这种情况,长此以往,华人的经济根基都得被掏空。 劳动力市场的依赖更是把新加坡绑死在了印度这条船上,2024年的报告显示,新加坡65岁以上老人的劳动参与率都超过32.5%了,还是填不上缺口,只能靠154万外籍人士撑场面,其中印度裔占了不小的比例。 人力部长嘴上说要保持本地劳动力竞争力,可实际上早就离不开外籍员工,毕竟没有他们,老年抚养比就得从5.2:1跌回3.5:1,年轻人的负担能压垮人。 但这种依赖就是饮鸩止渴,印度裔不仅抢高端岗位,还在基层服务业站稳了脚跟,“小印度”街区里全是他们的身影,互相帮衬着找工作、做生意,华人想插进去都难。 更别说他们还特别爱参政,投票、竞选样样积极,比其他族群热情高多了,这种“政治+经济”的双重渗透,简直是钝刀子割肉,等新加坡发现不对劲的时候,人口结构早就改头换面了。 现在衰落的苗头已经藏不住了,本地华人劳动参与率逐年下滑,年轻人要么被印度裔挤得找不到好工作,要么就得承担更重的抚养压力。领导人当初一门心思抓金融科技,以为引进印度人才是捷径,却忘了人口结构是国家的根本。 等到十年后,印度裔真的成了主要群体,华人沦为少数,再想回头改政策,恐怕连说话的份都没有了,到时候除了后悔,还能剩下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