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拉夫罗夫焦虑了:表示:“海燕”巡航导弹试射成功后,没有收到任何通过外交途径的官方

拉夫罗夫焦虑了:表示:“海燕”巡航导弹试射成功后,没有收到任何通过外交途径的官方回应,大家都安静了。 这句“大家都安静了”,听着像带着点嘲讽,实则藏着俄罗斯当下的战略心态。要知道,这可不是普通导弹,是被北约喊作“天坠”的核动力杀器,俄方刚宣布完成15小时飞行、1.4万公里航程的远程测试,按常理早该引发国际舆论海啸。 拉夫罗夫的“焦虑”不难理解,这枚导弹本就是俄罗斯应对西方挤压的王牌。2018年普京首次将其列为六大“超级武器”时,不少专家都觉得是天方夜谭。如今高调宣称试射成功,本想看到西方震惊回应,没想到外交渠道竟一片沉寂。 西方真的“安静”吗?显然不是。挪威的辐射监测船早就在巴伦支海待命,北约欧洲盟军司令部也明说要“密切跟踪”。这种沉默更像是刻意的克制,毕竟没人想在核动力武器这个敏感话题上激化矛盾。 “海燕”的底气来自核动力,理论射程能到2万公里,还能贴着50米低空飞行躲避雷达 。但这光鲜数据背后全是隐患,2019年一次试射爆炸就炸死5名核专家,还泄露出放射性物质 ,被外界骂作“飞行的切尔诺贝利”。 俄方说它能突破所有反导系统,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一句话戳破:核潜艇早部署在俄海岸附近,根本用不着绕地球飞的导弹。15小时的飞行时间里,卫星和侦察机有的是机会追踪锁定,突袭效果大打折扣。 更关键的是测试数据的可信度。美国情报部门曾披露,“海燕”之前最长只飞了两分钟,距离没超过35公里 。这次突然爆出1.4万公里航程,既没国际原子能机构验证,也没第三方监测数据,实在难以服众。 拉夫罗夫的表态,本质是想拿“海燕”当谈判筹码。《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2026年就要到期,俄罗斯急着用新型武器在核军控谈判中占得先机,这种“秀肌肉”的心思,西方看得一清二楚。 西方的沉默还有更深的考量。俄乌冲突正胶着,此时跟俄罗斯在核问题上对骂,只会让局势更失控。与其公开争吵,不如悄悄加强防御,美国加速推进的“金顶”太空预警系统,就是针对性的回应。 俄罗斯该清醒了,靠核动力武器刷存在感根本走不通。且不说技术上的致命缺陷没解决,单是放射性泄漏的风险,就足以让全世界警惕。这种拿全人类安全赌输赢的做法,永远换不来真正的战略主动。 真正的安全从不是靠“超级武器”吓出来的,而是靠平等对话和相互尊重。拉夫罗夫期待的回应或许会来,但绝不会是他想要的那种臣服,更多的会是对核安全的严肃追问和对和平谈判的呼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