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一个国民党高级将领,竟然冒着风险,为一个被俘的共产党早期领袖求情。 这事儿就发生

一个国民党高级将领,竟然冒着风险,为一个被俘的共产党早期领袖求情。 这事儿就发生在1935年的福建长汀。 求情的是国军师长宋希濂,被保的是重病在身的瞿秋白。 宋希濂的理由很简单,瞿秋白当时已脱离权力核心,重病缠身,手无缚鸡之力,杀他没有任何军事价值。相反,他是个顶级的大文豪,才华横溢,留着对国家文化有大用。 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换做任何一个有远见的领袖,恐怕都会思量再三。可宋希濂等来的,是蒋介石冰冷的电令,命令他“就地处决,照相呈验”。 蒋介石到底在怕什么?他怕的不是瞿秋白的枪,而是瞿秋白的笔。他怕的不是一个病人,而是一种他无法扑灭的思想火焰。当瞿秋白面对威逼利诱,只说出“我不是顾顺章,我是瞿秋白”时,蒋介石就该明白,这个人他控制不了。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唱着《国际歌》,从容走向刑场,留下一句“此地甚好”,年仅36岁。他用生命证明了,有些东西是子弹摧毁不了的。 这一杀,蒋介石没有除去心腹大患,反而暴露了自己的心胸狭隘。他能打败无数军阀,却容不下一个文人的风骨。 这件事也成了他政治生涯中一个抹不去的污点,证明了他只懂权力,不懂人心。 杀掉一个连自己部下都敬佩的对手,真的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吗? 这笔账,历史算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