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工资涨,物价不涨”堪比乌托邦的理想?
想涨工资,又想东西便宜?这个愿望很美好,但经济学上却是个“亖循环”
核心悖论在于:你的收入,其实是别人产品的价格。大家都想自己的劳动更值钱,买别人的东西更便宜。这在数学上就是个无解的题。
关键在于,现代社会的钱是从哪里来的?钱不是印出来的,是“贷”出来的。比如,一个老板投资10万生产,产品必须卖14万才能赚1万。多出来的4万购买力从哪来?必须有人愿意贷款4万来消费,老板和工人才能赚到钱。
那么,谁愿意主动背上这4万的贷款呢?
答案藏在“通胀”里。只有当你预期未来钱会贬值(比如房子会升值),你才愿意今天贷款。你用升值的资产去覆盖债务,剩下的钱再去消费,经济齿轮就这样转起来了。
所以真相是:
○收入的持续增长,需要有人主动负债来驱动。
○负债的动力,来自于温和的通货膨胀和资产升值。
一旦资产价格下跌(比如房价一直跌),钱的“信用”就没了,大家都会感觉“钱没了”,各行各业都是债,陷入通缩螺旋。
所以,别再幻想“高收入低物价”了。一个健康的经济体,需要的是可控的通胀,既让贷款人有动力,又不至于让全民都去炒资产。
这才是涨工资背后,冰冷而真实的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