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通辽种地不靠天,技术硬刚干旱土,北方吨粮田真能行? 通辽这地方,种地不靠老天爷

通辽种地不靠天,技术硬刚干旱土,北方吨粮田真能行? 通辽这地方,种地不靠老天爷赏脸,去年粮食产量冲到200亿斤,连续二十多年没掉链子,这不是运气好,是实打实干出来的,2200万亩地都仔细算过账,政府这几年拿出真金白银投入,没有空喊口号。 中央强调粮食安全很重要,通辽市长接着表态,通辽市不仅要稳定产量,还要提升水平,通辽市计划到2030年把两千多万亩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其中一千万亩要达到“吨粮田”标准,也就是每亩地能产出两千斤玉米,这个目标听起来很高,但通辽市确实准备实现它。 他们搞的“吨粮田”是真实可靠的,北方土地干燥贫瘠,别人种玉米最多收一千五六百斤,这些农民却要挑战两千斤,靠的是节水滴灌、土壤改良、优质种子,再加上手机监测田地、无人机巡查农田,这活儿干得细致认真,就像修手表一样,一点都不能马虎。 其他产粮大省依靠面积广阔和补贴丰厚,通辽这个省份走的是另一条路,他们把技术当作重要手段,七成耕地采用节水灌溉方式,施肥根据土壤情况调配,农机由合作社统一管理,超过六成农户不用自己费心操持农活,这靠的不是拼力气,而是拼头脑和管理方法。 有人问这种种植方式能维持多久,玉米连年耕种会让土地变得疲乏,通辽市提出轮作休耕计划,但具体实施方法和面积没有公开说明,那些昂贵的高科技设备普通农户无力承担,只能依靠政府补贴和合作社支持,这种模式能否持续运行,最终要看资金和人力能否得到保障。 国家正在推进千亿斤粮食增产计划,通辽被选为西北干旱地区的示范点,到2026年要看到实际成果,如果这个计划顺利实现,宁夏、新疆等地区也可以借鉴通辽的做法,毕竟不是所有地方都能依赖自然条件发展农业,通辽的探索可能为全国旱区提供可行路径。 他们不仅耕种田地,还把整条产业链连起来,从选种到烘干、存储,再到期货保值,形成一个完整流程,其他地区还在直接销售原粮,通辽已经着手帮助农民减少损失、增加收入,这种运作方式在县级农业中确实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