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淮海战役,杜聿明被重重围困,蒋介石2次派了飞机来接,可杜聿明却不肯上飞机,为何?

淮海战役,杜聿明被重重围困,蒋介石2次派了飞机来接,可杜聿明却不肯上飞机,为何?其实里边大有玄机。 杜被派往淮海之前,蒋召见他,明示:此战,乃生死存亡之战。师生前途,也在此一战。杜临危受命,真是义无反顾。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从1948年11月6日到1949年1月10日,历时66天,国民党军队投入80万兵力,解放军以60万部队与之对决。战役发生在徐州至蚌埠间的淮河与海州湖地区,国民党以徐州为中心布防,意图守住津浦铁路,阻挡解放军南下。蒋介石视此为生死一线,早早布局四个兵团和三个绥靖区部队,总司令刘峙、副总司令杜聿明负责指挥。杜聿明此前在东北失利,闲居南京,这次被蒋介石亲自召见,任命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蒋介石直言,此战关乎国民党存亡,也决定师生前途。杜聿明接命后,迅速赶赴徐州,率邱清泉第二兵团、李弥第十三兵团、孙元良第十六兵团等主力,准备迎击。国民党计划采取攻势防御,先歼灭解放军外围力量,再稳固徐蚌防线。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国民党内部协调不力,情报失真,部队士气低落,从战役伊始就露出败象。 战役第一阶段针对黄百韬第七兵团,国民党沿陇海铁路东撤,试图掩护第九绥靖区部队退却。11月8日,解放军主力南下,切断黄百韬退路,将其包围在碾庄圩。杜聿明下令邱清泉、李弥兵团东进救援,但行动迟缓,部队推进中遭遇顽强阻击。11月9日起,解放军九个纵队围攻,黄百韬兵团孤立无援,弹药补给跟不上,阵地节节失守。国民党空军虽出动掩护,却因天气和炮火干扰,投送物资有限。11月22日,黄百韬兵团全军覆没,损失7万余人。这次失利直接暴露国民党东线弱点,杜聿明集团被迫收缩防线。蒋介石急调黄维第十二兵团从驻马店北上增援,黄维部队穿越平原,携带坦克和重炮,意图强渡浍河解围。但解放军早有准备,中原野战军阻击有力,黄维于11月25日在双堆集被围。杜聿明原计划从徐州南撤保存实力,却接到蒋介石电令,必须北上救援。这决定让杜聿明集团主力暴露,11月30日夜,部队放弃徐州西撤,行进中补给线拉长,疲于奔命。国民党高层一厢情愿的指挥,忽略了地形和敌情,导致救援行动从头到尾被动挨打。 进入第二阶段,杜聿明集团于12月4日在永城东北青龙集至陈官庄间被包围,三个兵团挤在不足20公里的狭小区域。国民党部队挖掘环形防御工事,依托村落和麦田布防,但补给彻底断绝。运输机空投物资,多被击落,地面上散落有限弹药和粮食。部队弹药消耗迅速,机枪和炮弹日渐短缺。蒋介石从南京空投手谕,督促杜聿明组织突围,但内部意见分歧严重。孙元良第十六兵团于12月6日擅自突围,遭阻击后溃回,丢弃大量装备,进一步削弱整体实力。杜聿明试图整合指挥,却面临邱清泉第二兵团的掣肘,邱清泉性格刚愎,掌控精锐部队,常自行其是。国民党高层腐败问题凸显,军官间争权夺利,基层士兵士气崩盘。这包围圈不仅是外部压力,更是内部矛盾的放大镜,杜聿明作为总指挥,处境尴尬,命令执行力大打折扣。战役到此,国民党已损失黄百韬和黄维两个兵团,杜聿明集团成为最后堡垒,却已无力回天。 12月19日起,陈官庄地区连续10天风雪交加,气温降至零下,国民党部队陷入极度饥饿。粮草耗尽,先宰杀军马充饥,马肉煮汤分摊,每人仅得一口,营养跟不上消耗。马匹杀光后,士兵挖草根、剥树皮充饥,粗糙纤维难以下咽,身体迅速衰弱。军官分发最后炒面,士兵们勉强维持,伤病增多,阵地警戒形同虚设。风雪干扰通信,电台信号微弱,南京援军遥遥无期。蒋介石察觉形势严峻,先发电报以杜聿明身体不适为由,派L-5联络机接其回南京“养病”。这种小型美国飞机起降灵活,仅需短跑道,便于在包围圈内操作。杜聿明阅电后回绝,强调职责所在,不可弃军。这次“关心”实为试探,旨在让杜独逃,甩锅败局。几天后,蒋介石第二封电报直下命令,组织突围,并再次派机送达书面指令,顺带接出关键人员。12月25日夜,L-5机降落麦田,飞行员彭拔臣携令而来,本接第七十军军长高吉人。但徐州“剿总”办公室主任郭一予抢先登机,两人争执引来军官围堵,场面失控。郭一予强占驾驶位,彭拔臣被迫坐腿上启动。一姓黄的上校科长冲上,试图扒机,胳膊被螺旋桨砍断,腰间金条飞出砸中引擎,导致熄火。随即炮弹击中,飞机毁于雪地。这闹剧暴露国民党高层贪生怕死,无视军纪,杜聿明闻讯后更坚定拒绝上机。 第三阶段总攻于1949年1月6日下午发起,解放军东、南、北三路同时进攻,陈官庄阵地迅速瓦解。国民党部队弹尽粮绝,防线崩溃,李弥第十三兵团率先溃退,挤入邱清泉防区。邱清泉率警卫营南突,中弹阵亡,尸体留于雪地。第二兵团随之覆灭,杜聿明于1月10日夜在李石林指挥所外被俘,双手反绑押解。战役结束,国民党损失55万余人,杜聿明集团全歼。郭一予、高吉人等未能逃脱,全数被俘,彭拔臣重伤失踪。李弥化装逃脱,但大局已定。蒋介石退守台湾,继续指挥残局,却无力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