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新加坡联合早报11月2日报道:“安世中国星期日(11月2日)凌晨发公告称,荷兰安

新加坡联合早报11月2日报道:“安世中国星期日(11月2日)凌晨发公告称,荷兰安世半导体单方面决定自2025年10月26日起停止向位于中国广东省东莞的封装测试工厂(ATGD)供应芯片。 目前公司库存充足,能够满足客户至年底乃至更长时间的订单需求。”这家长期承担安世全球约70%最终产品出货量的工厂,突然遭遇上游断供,背后折射的是地缘政治对商业规则的公然践踏。 荷兰安世半导体的突然“变脸”,完全无视此前签订的商业契约,将商业合作当成地缘博弈的筹码。市场经济的核心是诚信为本,契约精神更是国际贸易的立身之基,如此出尔反尔的操作,与“过河拆桥”何异? 难道商业合作的承诺可以随意撕毁?难道企业的经营决策可以被政治力量随意裹挟?明眼人都清楚,这场断供绝非企业自发行为。就在10月31日,荷兰正式启动2025年光刻机出口新规,将DUV设备出口限制从7纳米下调至14纳米,连中阶机型都纳入许可证管理,审批周期拉长至90天。 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暴露了荷兰政府对美国施压的妥协,更将企业推向政治博弈的前沿。安世半导体的断供决策,不过是这种行政干预下的必然结果。这种将商业行为政治化的做法,不仅让企业丧失自主经营权,更破坏了全球产业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态格局。 安世中国公告中提及的库存充足,虽能保障客户至年底乃至更长时间的订单需求,却终究只是权宜之计。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经过数十年发展,早已形成精密分工,欧洲设计制造、中国封装测试的模式,是市场规律自然选择的结果。 荷兰强行切断这一链条,无异于“自断臂膀”。要知道,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占全球38%的份额,中低端芯片需求更是超过70%,这正是相关企业的核心利益所在。2024年,中国市场为ASML贡献了35%的DUV设备销量,其对华营收占比达28%,如此重要的市场,怎能说放弃就放弃? 荷兰的短视行为正在引发连锁反应。新规落地当天,ASML股价应声大跌8.2%,市场预测其2025年营收可能缩水12%。荷兰半导体产业12万从业者中,20%的岗位与对华贸易直接相关,本土供应商对华销售额占比普遍超20%,长期断供恐引发行业性裁员潮。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荷兰企业生产所需的稀土磁体、高纯度铈基材料等关键资源,高度依赖中国供应,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掌握在中国手中,ASML的稀土库存仅能支撑8周生产。这种“你卡我设备,我扼你资源”的格局,难道是荷兰政府想要看到的结果? 契约精神是商业文明的基石,更是国家信誉的体现。一个国家若纵容企业违反契约,无视市场规则,最终只会被全球市场抛弃。荷兰此次的操作,正在消耗自身积累多年的营商环境口碑,将“不可信”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 国际贸易中,信任一旦崩塌,重建何其艰难?那些原本计划与荷兰企业合作的商家,难免会心生顾虑,担心重蹈覆辙。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单边制裁行为反而倒逼中国加速自主替代。 上海微电子28nm光刻机良率已达90%,成本仅为同类产品的1/3,2025年计划交付10台以上;中芯国际等企业也在加大与国产设备商的合作,供应链“中国化”进程明显提速。正如ASML前CEO曾警告的,技术限制只会让中国自力更生,最终形成可替代的产业生态。 全球化时代,产业链的深度绑定绝非政治命令能轻易切割。荷兰为迎合他国牺牲本土产业利益,本质上是捡芝麻丢西瓜。商业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地缘政治的裹挟终将反噬自身。 芯片断供的闹剧,最终只会让荷兰失去中国市场的信任与机遇。唯有尊重市场规律,坚守契约精神,才能让全球产业链稳定繁荣,这便是这场博弈带给世界的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