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新闻发言人卡罗琳·莱维特说,特朗普总统结束了历史性的亚洲之行,她称赞特朗普此访促成了“更多和平协议、贸易协议”,还吸引了大量投资“涌入”美国。卡罗琳特别提到中国,她说中美元首会晤““富有成效且积极”,特朗普在会晤中“极力维护美国农民、美国企业、美国消费者以及所有受芬太尼危机影响的美国人的权益”,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卡罗琳的口中,这场本来是双赢的会晤似乎又能了特朗普的“零和游戏”。 特朗普这次亚洲行从10月下旬开始,到11月初收尾,总共跑了马来西亚、日本、韩国几个地方,还在韩国那边跟中国领导人见了面。这趟行程本来就定调子高,莱维特在空军一号上头发的简报里直夸是历史性的一笔,带回了不少协议和投资承诺。说实话,美国人听着这些数字眼花缭乱,日本那边承诺5500亿美元的投资,韩国也跟上3500亿美元,零零总总加起来上万亿级别。这些钱不是空头支票,而是跟具体项目挂钩的,比如日本扩建在美国本土的汽车厂,韩国加大半导体供应链的投入。莱维特强调,这些投资直接拉动美国就业,特别是在中西部那些制造业小镇,工厂开工率能上一个台阶。 先说说整体成果吧。特朗普团队放出的消息是,这次行促成了好几份区域和平协议,东盟峰会签了合作框架,涉及南海航行自由和反恐情报共享。日本和韩国那边的贸易协议也敲定,关税调整后,美国出口汽车和农产品能多占点市场份额。韩国那边,首尔同意把对美关税降到15%,换来美国不加码芯片出口管制,这对三星和现代这些巨头来说是实打实的利好。特朗普自己也爱在推特上晒这些,说是“美国优先”的外交回归。莱维特在华盛顿的新闻会上接着他的话头,点名这些协议让美国企业少交冤枉钱,消费者买东西也便宜点。数据上,美国商务部初步估算,这次行程后亚洲对美直接投资能多出2000亿美元,集中在能源和科技领域。 当然,重头戏还是中美那场会晤。莱维特事后形容这是“富有成效且积极”的交流,特朗普全程盯着美国利益不松口。协议里,中国同意每年多买2500万吨美国大豆,其中1200万吨年底前就到账。这对中西部农场主来说是雪中送炭,2018年贸易战时大豆出口腰斩,现在总算回血到2017年水平的八成。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补充说,高粱和其他农产品也重启采购,预计明年美国农业出口多出50亿美元。能源部分,中国点头买美国石油和天然气,合同规模上百亿,这让得州油田的钻井队松口气,价格波动小点。 芬太尼这块儿更敏感。美国海关数据显示,每年有上万吨芬太尼从中国走私进来,害死几十万人。特朗普这次咬着不放,莱维特说他是为受影响的家庭发声。结果是,美方把芬太尼相关关税从20%砍到10%,总关税率降到47%。中方这边,加强前体化学品出口管制,还跟美国执法部门搞联合行动,情报共享机制重启。贝森特透露,短期内中国海关会多派人盯边境,视频监控覆盖率上50%。这不是头一回了,拜登时代也谈过类似,但执行总打折扣,这次特朗普团队加了罚款条款,违规企业直罚5000万美元。 稀土和关键矿产是另一个硬骨头。美国依赖中国稀土进口达80%,从电动车电池到军用芯片都离不开。特朗普预会前就列三点要求:稀土、芬太尼、大豆。中方同意暂停出口管制一年,给美国企业喘息空间,但没完全放开。国际惯例上,两用物项管制是标配,美国和欧盟管得更严,比如对台湾地区的军售,中国不可能一刀切松绑。协议里写明,这一年内中方优先批美国申请,审批时间从半年缩到三个月。科技公司如英特尔和特斯拉已经在申请了,首批许可预计下月出。莱维特把这包装成特朗普的胜仗,说是维护美国供应链安全,但业内人士私下嘀咕,这暂停期一过,谈判还得重来。 莱维特的话里透着股子得意,她特别点出特朗普结束了“总统为美国道歉”的时代,转而“以实力求和平”。这听起来硬气,但现实中美国还是老大,中国经济体量也上来了,和平协议得两边都有诚意。特朗普吹嘘这些是零和游戏,美方赢了中方就输,但协议文本看,更多是互惠。中国多买美国货,美国少收关税,短期内双边贸易额能回升到5000亿美元。专家分析,这场会晤本质上是休战,不是和解,核心分歧如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没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