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劳动午报

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乌达区安居佳苑B区门口,一辆写着“惠民餐厅”字样的黄色公交车格外引人注目。这不是普通的公交车,而是乌海市乌达区民政局为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于2024年创新推出的“养老公交助餐车”。对一批达到报废年限、面临拆解的公交车,乌达区相关部门并未一拆了之,而是经过严格的可行性评估与安全改造后,将其“变身”为移动助餐点。这一举措盘活了闲置公共资源,为打通社区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新思路、走出新路子。(10月28日《中国青年报》)
将报废闲置公交车改造成老年助餐车,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就餐问题,还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养老公交助餐车”每天由老年中心厨房采用“按需订餐、统一制餐、配送分餐、服务就餐”的便捷模式,进行餐食供应,菜单涵盖了多种口味和营养需求的菜品,既有传统面食,也有新鲜蔬菜、肉类和粥品,满足了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方便了老年人就近就餐。
养老服务事关千家万户,关乎民生福祉。与建设固定的养老食堂相比,改造公交车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灵活性强等优点。同时,助餐车的运营也带动了食材供应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利用小区空间资源,打造老年助餐服务样板,让“退役”公交车焕发活力变身为养老餐厅,通过建立“中央厨房+助餐点+配送餐车”的养老助餐服务模式,有效擦亮幸福养老底色,通过“小食堂”撬动了“大民生”。□吴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