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他什么事,他支支吾吾半天,才说我之前负责的那个智能仓储项目,对接的技术团队突然说参数对不上,没法推进,客户那边已经发了两次催款函,再拖就要赔违约金了。我一听就明白,那个项目的参数调整公式是我自己编的,当时怕别人弄错,只写了操作步骤,没写底层逻辑,没想到才四天就出问题了。 他是项目组的新人小李,站在我工位旁手都攥紧了,说领导已经急得在会议室转圈,让他赶紧来请我回去看看。我刚交了辞职报告没几天,本来想歇两天找下家,可听见要赔违约金,还是拿起外套跟他走了。到公司楼下就看见技术总监老张在门口等,看见我就往车库拽,说客户那边派了人过来盯着,再搞不定下午就要签解约协议。 车上老张跟我念叨,这四天技术团队把操作步骤翻来覆去看了十几遍,每一步都没做错,可系统就是报参数错误,连厂家派来的工程师都没辙。我没说话,脑子里过了遍当时编公式的思路 —— 那个仓储系统要对接客户的货物称重机,客户之前说货物重量基本固定,我就把重量值设成了默认参数,只在操作步骤里写了 “按实际情况调整”,没说具体要调公式里的哪个变量。 到项目现场的时候,客户的负责人王经理正抱着胳膊站在货架旁,身边跟着两个穿西装的人,脸色特别难看。技术团队的人围着电脑,屏幕上全是红色的错误代码。我走过去先看了眼系统里的货物信息,果然,客户最近换了一批 heavier 的零件,重量比之前重了三分之一,技术团队没改公式里的重量系数,按老参数算肯定对不上。 我指着屏幕上的参数栏问旁边的技术员:“你们调过这里的重量系数吗?” 那技术员愣了下,说操作步骤里没写要调这个,只说了调库存数量。王经理听见了,凑过来说:“我们上周就通知过货物重量变了,你们怎么没调整?” 老张脸一下子红了,刚要解释,我赶紧打断:“现在先解决问题,我来改公式。” 我坐在电脑前,找到公式编辑界面,把重量系数从原来的 0.8 改成 1.2,又加了个自动识别重量区间的函数 —— 这样以后货物重量变了,系统能自己调整参数,不用再手动改。改完点了运行,屏幕上的错误代码一下子消失了,传送带开始正常运转,货架上的机械臂也准确地抓起了零件,放到指定位置。 王经理凑到屏幕前看了半天,又让手下人拿了个新零件放上去测试,结果一次就成功了。他脸色缓和下来,拍了拍老张的肩膀说:“早知道找这位师傅来,也不用耽误这么多天。” 老张赶紧说:“这是我们之前的项目负责人,刚辞职没几天,是我硬把人请回来的。” 王经理转头看向我,递了张名片过来:“我们公司最近还想上一套智能分拣系统,想请你帮忙做技术顾问,待遇好说。” 老张在旁边眼睛都亮了,拉着我说:“要不你别辞职了,我跟老板申请给你涨薪,再升个技术主管。” 我拿着王经理的名片,又看了看老张着急的样子,突然觉得挺意外 —— 本来只是过来帮忙解决问题,没想到还多了两个机会。 后来客户不仅没提解约,还提前打了尾款,老张真的跟老板申请了,给我涨了三成工资,还让我带技术团队。王经理那边也签了顾问合同,每个月去一次他们公司做技术指导。小李后来跟我说,那天我改公式的时候,整个现场都没人说话,就看着屏幕从红变绿,王经理的脸从阴转晴,比看电影还刺激。我倒没觉得多厉害,就是觉得当初编公式的时候没写清楚底层逻辑,差点出大事,以后不管做什么,都得把该说的说明白,不然再厉害的本事,别人用不上也白搭。不过话说回来,能靠这点本事解决麻烦,还得到这么多机会,确实挺爽的,比找个新工作踏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