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听说电动车着火,手机充电鼓包,那玩意儿看着都心慌。 根子是啥?就是电池里那点不老实的“水”(电解液)。 现在,有人把这“水”抽干了,换成了“石头”(固态电解质)。 你想想,一块石头,你怎么点?它会漏水吗? 安全感,一下子就拉满了。这才是第一层。 更绝的是,把一包湿纸巾,硬生生给你晒干了,再压成一块压缩饼干。 体积没变,能量密度翻着番地往上涨。 这叫啥?这叫“降维打击”。 以前你手机一天一充都算好汉,以后可能三五天都不用找充电器。 以前你开个电车出远门,导航先搜哪有充电桩,心里慌得一批。 以后?一脚油门,说不定从北京直接干到上海,中间还能开个空调听个歌。 而且这玩意儿还耐用,禁得住折腾。 东北零下几十度,或者吐鲁番热得冒烟,它都跟没事儿人一样。 别跟我扯什么复杂的参数了。 我就知道,那个天天让我焦虑的“电量焦虑症”, 那个藏在兜里、放在车里,总让我有点不踏实的“疙瘩”, 快要被解决了。 这事儿,真带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