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郑智化深圳机场事件引发舆论热议,并引发了公众对于城市无障碍设施和服务的关注。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民声直通车”平台日前也收到不少旅客和市民的反映,他们讲述了在上海多个交通枢纽无障碍出行时遭遇的不便。
根据上述反映,记者日前走访上海几大交通枢纽,探访无障碍设施和服务上的“堵点”。
顺着“无障碍”走,竟连着楼梯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深圳的张先生陪着岳母来沪旅游。据他称,岳母是残障人士,日常出行离不开轮椅。10月5日,他们结束了上海的行程后,从市区打车前往松江站乘坐高铁前往杭州。出租车将他们放在了松江站的北区,核验身份证进站后,一行才发现所乘坐列车停靠的2站台位于松江站南区,检票口也位于南区。随后从北区穿越至南区的过程,张先生形容“颇有些狼狈”,而问题就出在了无障碍设施上。
10月29日,记者也从松江站北区大楼的3楼核验身份进站。而记者要乘坐的17时59分的G7792次列车,将停靠南区1站台。因而,记者也需要转移到南区。设想自己是一名残疾人,那么首先要找的,就是无障碍电梯——候车大厅的中央地面上,贴着巨大显眼的指示标志。标志上部,提醒前往南区1号、2号检票口距离是300米,步行约8分钟,下半部分则是一个箭头,指向无障碍电梯位于东侧。

松江站北区候车大厅的中央地面上,贴着巨大显眼的指示标志,指引乘客如何前往南区以及无障碍电梯所处的位置。
记者扭头向东,在角落处找到了无障碍电梯。根据电梯上贴着的指示,记者要乘坐电梯前往2楼站台层,并通过“南北连廊”,前往南区。下到2楼,地面上一路贴有指示,连廊并不难找。但假如坐着轮椅,进入连廊首先就是一个挑战:眼前是一小段下行楼梯,不过幸好两侧装有上下的自动扶梯。一人在上方把轮椅拉住,一人在下方把轮椅托住,勉强可以通过自动扶梯下到连廊内。张先生称,他们当时就是这样操作的。

根据无障碍电梯上贴着的指示,记者要乘坐电梯前往2楼站台层,并通过“南北连廊”,前往南区。

进入连廊首先面临的挑战是一小段下行楼梯,不过幸好两侧装有上下的自动扶梯。
更大的难题还在后面。顺着连廊走了约200米,南区已近在眼前。可对轮椅出行的残障人士来说,南区却可望而不可即:前方是约30级钢制的楼梯,且没有自动扶梯,得通过楼梯下行,才能抵达南区。张先生称,见状后他们只得原路返回了北区候车大厅,通过其他通道先行出站,再返回松江站北区大楼1楼,经由地面前往南区。可见,整条连廊仅有一开始的电梯是无障碍的,其余部分均不适合无障碍人士通行。

连廊的尽头是30级钢制的楼梯,且没有自动扶梯,轮椅没有通过的可能。
对于残障人士的不友好还不止于此。在松江站南区,张先生检票后发现,前往1号站台需要先行通过一段地下通道,穿过2号站台的下方,才能抵达。但地下通道的上下行均不提供无障碍电梯,只有自动扶梯。张先生称,他们又只得一前一后“抬”着轮椅,才顺利抵达1号站台乘车。

乘客在松江站南区检票后,前往1号站台需要先行通过一段地下通道,穿过2号站台的下方,才能抵达。但地下通道的上下行均不提供无障碍电梯,只有自动扶梯。
据张先生称,当天上述整个过程折腾且费时,尽管站内的工作人员们很热情,但无障碍设施上的不足还是给他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离开上海后,他也第一时间拨打了“12345”反映,希望松江站尽快完善无障碍设施。若硬件条件有限,也应该调整指引标识,给无障碍出行正确的指引。上海铁路局日前答复称“已转相关单位参阅”。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北京的赵女士也带着双腿残疾的母亲来沪游玩。据她称,由于一路推着母亲的电动轮椅,她对处处有的台阶特别敏感。其中有一天,他们从上海火车站南广场出站后,发现所订的酒店位于北广场。据她称从南广场去北广场的过程“异常艰辛”,“到处都是台阶,必须得绕来绕去,正常人体验不到我们的难处。”
“爱心服务”虽有,但差强人意
更多的反映,指向的是交通枢纽无障碍服务上的不足。杭州的夏先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带着母亲来上海游玩迪士尼,并经由高铁虹桥站往返杭州。他在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的反映中称,由于母亲腿脚不便,出行依赖电动轮椅和无障碍设施,而这两次来沪时,虹桥枢纽区域里的一条“爱心通道”均令他耿耿于怀。
根据夏先生的描述,记者日前在虹桥枢纽内机场2号航站楼前往高铁站的通道的尽头,找到了“爱心通道”的所在处。所谓的“爱心通道”,其实只是一扇门:为了防止旅客将机场的手推车推进高铁站,虹桥枢纽在连接通道的尽头处安装了一排不锈钢路障。路障间隙不足1米,仅够一人通过,大一点的行李箱都得侧着推过去。而为了让轮椅通过,路障在一侧边缘处留了一扇小门,但门日常是锁着的,门上贴有纸条,提示如需开启要拨打纸条上的手机号码。

虹桥枢纽在机场与高铁站连接通道的尽头处安装了一排不锈钢路障,一侧留有了可供轮椅通行的一扇门作为“爱心通道”。
夏先生告诉记者,两个月前的一天晚上,他和母亲逛完迪士尼后,乘坐市域线前往虹桥站,换乘时他们被拦在上述爱心通道前。当时已临近列车开车时间,估算打电话等人来开门肯定来不及,夏先生索性抱起母亲,并让她先撑着不锈钢路障站着,然后再将电动轮椅硬生生抬过路障。他告诉记者,电动轮椅又宽又重,一番折腾后他满身大汗。10月27日下午,再次来沪游玩迪士尼后返回杭州时,夏先生和母亲又被拦在爱心通道前。这次距离16时15分的列车还有点时间,他心想就等人来开门走爱心通道吧。没想到,打完电话后,足足等了20分钟才有人前来,最终他们没能赶上火车只得改签……
10月28日,记者也现场尝试拨打开门电话,差不多等待10分钟后来了一名保安。从他口中得知,这扇门既不是机场管也不是高铁管,而是由管理通道、磁浮站等区域的浦江物业来管理。拨打电话后,通常都是保安来开门,“走过来只要5分钟到10分钟,但我们会有各种巡查任务,遇到正忙时是得等长一些时间”,保安称。对此,夏先生表示,爱心通道两侧一直有铁路、机场的工作人员和辅警值守,通道的钥匙完全可以多备一些,现场在岗人员人手一把,看到轮椅乘客便能及时帮助开门,避免残障人士赶火车急于通过时面临的窘境。

夏先生表示,爱心通道两侧一直有铁路、机场的工作人员和辅警值守,通道的钥匙完全可以多备一些,现场在岗人员人手一把,看到轮椅乘客便能及时帮助开门。
此外,多名乘客还反映申请了爱心轮椅服务后体验不佳。以浦东机场为例,残障人士出行或到达前,可提前24小时申请机场或者航司提供的爱心轮椅服务。且相比机场轮椅服务只能覆盖至登机口,航司提供的轮椅服务可以一直覆盖到客舱内,更受乘客欢迎。但乘客江先生就反映,家中老人10月23日乘坐飞机从四川前往上海时,他为老人申请了航司的轮椅服务。但老人抵达后,航司工作人员仅用轮椅将老人送至行李提取处便离开不管,并没有将老人送至网约车上客点,导致老人进退维谷,长时间未能离开机场。对此,记者也联系了相关航司,航司称轮椅服务理应陪同至接机人处,当天半途抛客或许是双方沟通上出了问题。航司已承诺改进服务,在老人返回四川时提供更完善的轮椅服务。
近年来,上海加大了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配套,一个可见的改善是大部分公共场所均有配备轮椅可供取用。但乘客们指出,构建无障碍的出行环境,除了硬件设施外,配套服务同样不可或缺。且目前来说,很多服务仅仅只是有了,并没有真正从方便残障人士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流程;落实到相关人员的操作上也随意性较大,没有必要的规范和考核。这方面的完善更为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