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可控核聚变+超导:下一个十年的黄金赛道?别再问“能不能追”——这不是短线热点,而

可控核聚变+超导:下一个十年的黄金赛道?

别再问“能不能追”——这不是短线热点,而是人类能源的终极命题。

为什么这对“CP”突然火了?

• 核聚变:用海水里的氘当燃料,1升海水≈300升汽油,产物是无害氦气,零辐射、零废料,真正的“终极清洁能源”。

• 超导:没有它,核聚变根本“绑不住”1亿℃的等离子体。超导磁体是唯一能产生强磁场(地球磁场的20万倍)、实现高效约束的关键。

结论:核聚变的成败,直接取决于超导技术的成熟度——这是“刚需绑定”,不是概念炒作。

现在进展如何?真的快了!

• 中国:EAST(东方超环)已实现“1亿℃、105秒”长脉冲运行,全球首次突破百秒级高参数,商业化门槛已触达。所用超导磁体100%国产化。

• 全球: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2025年完成超导磁体安装,2027年首放电,2035年目标实现“能量增益”(输出>输入)。中国承担10%制造任务,国内企业已获20亿元订单。

超导材料市场正在爆发

• 2025年低温超导材料市场82亿元,30%用于核聚变;

• 2030年预计达240亿元;

• 一旦核聚变商业化,需求将暴增10倍。

哪些公司是“真玩家”?

✅ 有订单+能量产+高毛利:

• 某超导企业:给EAST供货20%,年产100公里铌三锡带材,超导业务占比15%,毛利率42%;

• 某核聚变设备商:手握3个省级实验室订单,2025年订单已覆盖去年全年营收。

❌ 蹭热点的伪概念:

• 专利过期、无量产;

• 仅签“合作意向书”,无实质投入。

→ 鉴别关键:订单、产能、研发投入占比。

风险也要看清

1. 周期长:商业化核聚变电站预计2040年后落地,短期难见回报;

2. 技术路线博弈:托卡马克(磁约束) vs 惯性约束(激光),存在路线淘汰风险;

3. 门槛极高:单套超导磁体成本超50亿元,只有国家队和头部企业能参与。

投资逻辑:不是“炒”,是“种”

这不是明天涨停的题材,而是十年长坡厚雪。

你现在买的不是“股票”,是“人类能源革命的门票”。

真正的长期主义,不是死拿不放,而是相信那些“难而正确”的事——

比如,人类终有一天能造出自己的太阳。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