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查到底!”10月30日,浙江湖州,一女子自驾游时,把车开进了一处停车场,早上离开时,却被村民设置栏杆拦下,要求她支付100元的费用!女子报警后经过协调,最终给了村民50元。警方:接到过多次报警,收的是留宿费。[太阳] 这位王姓女游客是自驾游出行,10月29日傍晚赶到安吉时,天色已经有点暗了。她四处找停车的地方,最后看到村口有一片开阔的荒地,地上有不少车辆碾压过的痕迹,看起来像是大家默认的停车场。 这片地既没有围栏,也没有看管的人,更别说立个“收费”或者“禁止停车”的牌子了,所有迹象都在告诉她:这里可以免费停。女游客也没多想,觉得出门在外能找到个方便的停车点不容易,就把车停在了这里,自己要么在车里用睡袋凑活了一晚,要么就去了附近的村镇找地方住了(。 可谁能想到,第二天清晨她准备开车出发,刚走到车边就傻了眼原本空旷的出口,不知什么时候被村民立起了一根铁栏杆,死死堵死了去路。 这时候几位村民走了过来,语气强硬地告诉她,在这里过夜要交100元“留宿补偿费”,不交钱就别想把车开走。女游客一下子就懵了,昨晚停车的时候连个收费提示都没有,现在突然冒出来要收钱,这不是明摆着“拦路要钱”吗? 她当然不肯交,和村民争执了起来。 村民们却显得理直气壮,说这钱“一直都这么收”,是规矩。女游客让他们拿出收费的依据,比如土地归属证明、收费许可之类的,可村民们一会儿说这地是“我家的”,一会儿又说是“村集体的”,翻来覆去说不出个所以然,更拿不出任何正规凭证。女游客觉得自己被坑了,争执不过,只能掏出手机报了警,希望警方能给个公道。 民警赶到现场后,了解了情况,也尝试调解。村民们态度坚决,不肯让步,坚持要收费;女游客则觉得这笔钱收得不合理,但又急于赶路,不想再耗下去。最后在民警的劝说下,双方各退一步,女游客支付了50元,村民才挪开铁栏杆,让她开车离开。 可这事并没有就此结束,女游客心里始终觉得憋屈,事后还是去了信访部门反映情况,想讨个明确的说法。 而警方的回应更让人意外,他们说类似的报警已经接到过好几次了,都是游客在这片区域停车后被村民收费,村民们统一的说法是收“留宿费”。 这话一出,网上更是炸开了锅,网友们纷纷吐槽:“什么留宿费,分明就是拦路抢劫!”“停车的时候不吭声,走的时候才拦着要钱,这不是请君入瓮吗?”“安吉可是靠绿水青山搞旅游的,这么搞下去谁还敢去?” 大家之所以这么愤怒,主要是觉得这种收费方式太不合理了。 ==停车点没有任何收费标识,游客根本不知道要花钱,属于“隐形收费”,完全没有选择权;=村民拿不出任何收费资质,土地归属也模糊不清,凭什么说收钱就收钱?再者,所谓的“留宿费”也没个标准,张口就要100元,最后砍到50元,更像是坐地起价。 还有网友担心,这种事情如果不整治,会严重影响安吉的旅游口碑。 安吉本来就是以生态旅游闻名,靠的就是游客的信任,大家愿意来这里感受绿水青山,图的就是舒心自在。可现在出现这种“拦路要钱”的情况,不管金额大小,都会让游客心里添堵,以后再想让人来,可就难了。 有去过安吉旅游的网友说,以前觉得当地村民都挺淳朴的,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真的挺败好感的。 其实当地派出所和镇政府也不是不知道这个问题,他们之前也多次要求村民明码标价,设立收费标识,规范收费行为,可村民们就是不执行,才导致类似纠纷反复发生。这说明问题的根源在于管理缺位,没有把规则落到实处。 乡村旅游要想长久发展,靠的绝不是这种“小聪明”,而是明明白白的规则和实实在在的诚信。 如果村民觉得这片地可以收费,完全可以提前立好牌子,写清楚收费标准、时间段,再办齐相关手续,让游客一目了然,愿意停就停,不愿意停也可以另做选择,这样既合规又透明,大家都不会有意见。 可现在这种“进门免费,出门收费”的套路,只会消耗游客的信任,砸了当地的旅游招牌。 现在网友们都在呼吁相关部门能“严查到底”,不仅要规范收费行为,还要查清这片土地的归属,明确到底能不能收费、该怎么收费,给游客一个明确的说法。 毕竟,50元钱看似不多,但背后损耗的是安吉多年积累的旅游口碑,是游客对乡村旅游的信任,而这种信任,可比50元值钱多了。希望这次事件能引起当地重视,好好整治一下这种乱象,让乡村旅游能走得更长远,既让村民能安心赚钱,也让游客能放心游玩。 信息来源:陕西都市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