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正式宣布 10月31日路透社刚报道,荷兰正式启动2025年光刻机出口新规——不光直接禁了ASML向咱们出口DUV设备,管制范围还又扩大了,连敏感领域的新合作都一刀切禁止。 这次被盯上的可不是普通型号,而是ASML的NXT:1970i、1980i这些浸润式DUV设备。这些机器能搞定7纳米到28纳米的芯片制程,咱们国内像中芯国际这样的企业,之前全靠它们撑着中低端芯片的产能。 这新规看似是荷兰自己的决定,实际上背后全是美国在推波助澜。美国国会10月刚甩了份报告,说2024年ASML卖给中国的半导体设备高达380亿美元,逼着荷兰彻底封死出口。 更关键的是,ASML的DUV设备里有30%的零件来自美国企业,比如Cymer公司的激光组件,美国一卡脖子,ASML根本没法正常生产。 ASML这回真是哑巴吃黄连,中国市场之前占了它近30%的销售额,去年光对华收入就有49亿欧元。新规一出来,ASML股价当天就跌了4%,市值一下蒸发80亿欧元。 公司CEO之前就直言,要是彻底丢了中国订单,销售额得下滑20%以上。现在更头疼的是旧订单的维护,中芯国际手里握着数百台ASML的DUV设备,合同里写着十年维护保障,要是断了备件和技术支持,中芯已经放话要按条款回购机器,这一下就得让ASML掏数百亿欧元出来。 荷兰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ASML可是荷兰的支柱企业,每年能给荷兰创造80亿欧元的贸易顺差,占全国GDP的1.6%。 德尔菲经济研究所算过账,要是ASML的出口被死死限制,荷兰GDP可能得下降0.8%。可荷兰政府还是硬着头皮跟进,新规里连敏感领域的新合作都禁了,等于主动把中国这个大市场往外推。 对咱们国内企业来说,短期压力确实不小。中芯国际上海工厂之前每月能出几十万片晶圆,2023年第四季度因为DUV出货减少,产能利用率从85%跌到72%,每月少产两千万片。 现在更先进的型号彻底买不到,连设备维修都成了难题。中芯的维修团队就算能搞定30%的故障,光学校准这些复杂活儿还是得靠ASML,自己修的成本比原厂高40%,一台机器故障一周就得亏500万。 但咱们也没坐以待毙。中芯已经和上海微电子合作,引进了50台国产DUV原型机,测试良率能到80%。金融时报也报道,国内的浸没式DUV技术已经接近ASML的水平,就是规模化生产还得等阵子。 另外不少企业开始从二手市场找设备,2024年通过这种方式拿了不少关键设备。中芯联席CEO梁孟松早就在业绩会上敲打过ASML,要是断了售后,就援引合同条款维权,甚至可能在知识产权上做文章。 美国想靠这招卡咱们脖子,反而暴露了自身的矛盾。英特尔这些美国芯片巨头最近订单锐减,很大原因就是中国企业在加速去“美化”采购。 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本来是环环相扣的,ASML的DUV设备要10万个零件,缺了任何一环都没法正常生产。美国强行拆解供应链,最后自己的芯片库存堆了1500亿颗,反倒砸了自家企业的饭碗。 ASML夹在中间更难受。公司在华员工从1500人减到1200人,维也纳的研发中心还有50个工程师的项目因为资源倾斜欧美市场被延期。管理层一边说要遵守荷兰法规,一边又舍不得中国市场,只能悄悄执行旧合同。这种左右为难的处境,恐怕还得持续好一阵子。 荷兰这波操作,本质上是被绑上了美国的战车。为了迎合美国的战略,牺牲了本国企业的利益,也破坏了全球科技合作的规则。但科技发展的规律从来不是靠封锁就能阻挡的,咱们的国产光刻机虽然还在追赶,但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等到哪天国产DUV能稳定量产,这些外部的管制,恐怕只会变成倒逼咱们突破的动力。 来源:东方财富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