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韩国为何讨厌中国?韩国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根源所在,他表示:以前我们认为美国能够

韩国为何讨厌中国?韩国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根源所在,他表示:以前我们认为美国能够压制住中国。但如今中国正在崛起,在中美较量之中,中国并未处于下风。 斯洛伐克智库去年的调查显示,81% 的韩国受访者对中国持负面或非常负面态度,这个比例在 56 个调查国家里排第一。   要知道2015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做过类似调查,当时这个比例才37%。短短几年翻了一倍多,能看出来韩国社会对中国的看法,这些年变了不少。   首尔市立大学有位研究中韩民间关系好多年的教授,聊起这事儿就点透了关键问题。他说以前韩国人心里都有个谱,觉得美国肯定能把中国压得死死的,这种想法让韩国在中美之间待着特别有安全感。   可谁也没料到中国崛起得这么快,现在中美在不少领域掰手腕,中国不光没落下风,好些关键领域还超过了韩国。   这种实力对比的根本变化,实实在在地戳中了韩国人长期以来的心理惯性。   这种心理上的冲击,得从中韩建交后,两国实力此消彼长的过程说起。   1991年,就是中韩建交前一年,韩国的GDP差不多是中国的86%,那时候韩国的制造业、科技产业都比中国强不少,这种经济上的优势,让韩国人心里的优越感特别足。   后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接连来,中韩的发展路子就慢慢拉开差距了。到2020年,韩国的GDP只剩中国的九分之一,跟咱们广东省差不多。   这么大的差距,让早就习惯了“比中国强”的韩国人,实在有点适应不了。   经济上的变化,还明明白白写在中韩贸易的账本上。韩国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秋庆镐之前就说过,韩国靠对华贸易大赚顺差的日子,是真的过去了。   以前韩国的半导体、汽车、显示屏这些宝贝,在中国市场卖得特别好,对华顺差可是韩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底气。   但这些年中国制造业一步步升级,中韩之间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小,中国在新能源汽车、5G通信这些领域还后来居上,韩国对华出口的优势慢慢没了,反而开始经常出现贸易逆差。   更让韩国人焦虑的是,韩国进口的上万种商品里,有1800多种都得靠中国,像镁、氯化钙、尿素这些关键东西,90%以上都从中国进。   这种“又要靠中国供货,又得跟中国竞争”的处境,让韩国人心里总绷着一根“对中国依赖会不会有风险”的弦。   韩国人这种复杂的心思,和韩国近代以来形成的民族认同感,关系特别大。懂点韩国历史的人都清楚,韩国靠着长期的历史教育、经济发展和文化输出,把单一民族的认同感扎得很牢,民族自豪感也特别强。   当年“韩流”火遍亚洲的时候,不少韩国学者甚至说“亚洲潮流得看韩国带”,还觉得中国会因此感到“压力”。可现在中国的软实力越来越强,国产影视剧、传统文化在全世界都越来越有影响力。   这种文化领域的竞争,让一部分韩国人产生了“被比下去”的焦虑,甚至把正常的文化交流,都看成是“抢文化”,这种心态又反过来加重了对中国的负面看法。   韩国媒体的一些片面报道,在里面起了不小的“煽风点火”的作用。   大概从2002年初开始,韩国的主流媒体就老拿“中国污染影响韩国”说事儿,更夸张的是,还把“韩国是中国污染的受害者”这种说法写进了中小学课本。就算有韩国有脑子的人站出来说这是瞎扯,也会被其他媒体狠批一顿。   除了环境问题,中国的食品安全也是韩国媒体爱炒的点。韩国人爱吃的泡菜,好多都是从中国进口的,但有份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韩国人不信中国农产品安全。   可他们不知道,不少贴着“中国产”标签的泡菜,其实是韩国大公司在中国开厂做的,做完再运回国卖。这种故意的炒作,弄得这些韩国企业特别尴尬。   好几件大事儿,也一步步把韩国民众的对华负面情绪堆了起来。2016年“萨德”部署到韩国,成了中韩关系里一个挺关键的坎儿,也让韩国民间对中国的对立情绪一下子爆发出来。   虽说这事儿本质是美韩军事同盟里的部署安排,但不少韩国媒体和政客故意把矛头指向中国,把中国的反制措施说成是“用经济打压韩国”,这种说法慢慢就刻进了韩国人的脑子里。   新冠疫情那阵子,一些韩国保守媒体和政客跟着西方的调子走,对中国说些不好听的抹黑话,甚至把疫情传播怪到中国头上。峨山政策研究院的调查就显示,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是让韩国人对中国印象变差的第二大原因。

评论列表

黑过墨豆
黑过墨豆 4
2025-11-03 18:00
妒忌生恨
地平线
地平线 3
2025-11-03 21:03
恨人有,笑人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