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衡南在经济规模、产业能级、基础保障和民生福祉上实现了跨越式提升,不仅连续入选赛迪中部百强县,更在输变电等优势产业上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列。如今,"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面启动,未来五年衡南如何破解发展瓶颈、实现进位赶超?
今天,《工业强县当先锋文教旺城我建功》系列访谈节目邀请到衡南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县国动办(县人防办)主任刘艳同志,与我们一同复盘成就、共话未来。
目前,"十四五"规划实施已经进入收官阶段。请问过去这五年中,衡南县在经济实力与基础保障方面取得了哪些标志性成就?
刘艳:衡南县在"十四五"期间经济实力与基础保障实现了双重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经济规模持续壮大。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461.71亿元,同比增长6.3%,稳居全市前列。连续三年入选赛迪中部百强县,2023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先进县,2025年被纳入全省经济大县;二是产业能级不断提升。2024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14.6%,居全市第三;输变电产业产值达70亿元、增速约30%,入选湖南第五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一主一特"企业总数达90余家,产值占比超80%。三是基础保障更加坚实。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显著,农业科技应用水平不断提高,重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能源供应保障体系持续完善。四是民生福祉稳步增进。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36万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8万元。教育质量全市领先,"十四五"期间教育总投入63.24亿元。医疗卫生服务逐步完善,县域内就诊率达90.2%,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社会保障提质增效,居民医保参保率95.7%,创新"屋场+养老"模式,获评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优秀县。

输变电产业入选湖南第五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请问"十四五"时期衡南县在激发市场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重点举措?
刘艳:衡南县围绕激发市场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重点采取了三方面举措: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打造"四化"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巩固"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成效,落实"免申即享"政策红利,开展"企业家接待日"活动、"两重""两新"送解优专项行动,营商环境便利度显著提升,"只要在衡南、办事都不难"特色政务服务品牌持续擦亮。2024年,在全省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中,衡南县获评"表现优秀的县市区"。二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创新,支持优质服务企业发展壮大,完善企业扶持政策体系,为市场主体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焦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搭建专业化招商平台,优化招商服务流程,积极吸引优质企业与项目落地,同时推动在外乡贤回归创业发展,助力县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只要在衡南、办事都不难"特色政务服务品牌持续擦亮。
目前,我们了解到衡南县"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全面启动,作为全县规划编制的牵头部门,县发改局在确保规划既符合上级精神又贴近衡南实际方面,将开展哪些重点工作?
刘艳: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事关衡南长远发展全局。我们将坚定不移走好"工业强县、文教旺城"发展之路,坚持上下联动、科学论证、开门编规划的原则,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一是贯通长远目标与当前任务。围绕全省"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衔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既要破解当前高质量发展瓶颈,也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实现当前见效与长远蓄力的统一。二是兼顾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立足衡南比较优势,走差异化发展路径。要统筹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优化营商环境。践行正确政绩观,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生态优先,避免在缺乏支撑的领域盲目超前建设。三是统筹做优增量与盘活存量。坚持先立后破,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现有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培育数字经济、先进材料等新增长引擎,构建衡南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是协同高质量发展与安全。将风险意识贯穿发展全程,既要提升发展质量,增强维护安全的能力;也要防范重大风险,提升防控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五是突出衡南特色与实际可实操性。要深入乡镇、园区、企业实地调研,全面摸清家底、分析优势短板,确保规划目标设定和任务部署既体现"跳起来摘桃子"的进取意识,又具备坚实现实基础;同时,通过座谈会、网络平台等渠道,广泛征集专家学者、企业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市民意见建议,推动规划编制成为凝聚智慧、形成共识的过程。

衡南县第一中学云集新校区建设项目开工仪式
从全局和引领性来看,全县"十五五"规划应重点谋划哪几个方面的战略任务?
刘艳:总体来说,"十五五"规划要成为衡南破解瓶颈、进位赶超的"作战手册",需以"精准谋链、均衡强基、韧性筑底、开放突围"为纲,让每一项目标可量化、每一任务可追溯、每一政策可落地,真正实现"规划一张图、干到底"。重点任务上,考虑聚焦十个方面重点任务,分别是工业强县、文教旺城、科产融合、改革开放、扩大内需、城乡融合、乡村振兴、人民福祉、绿色转型、风险防范等,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蝶变。